牛年春节档,全国电影市场连破多个票房纪录的同时,有一个现象引人关注:一批1980年前后出生的导演挑起了大梁。其中《刺杀小说家》的路阳、《唐人街探案3》的陈思诚、《人潮汹涌》的饶晓志、《新神榜:哪吒重生》的赵霁等在此前都已经有了自己风格鲜明的代表作;贾玲则以处女作《你好,李焕英》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女导演。
尤其值得欣喜的是,他们在春节档拿出的这几部作品,让人看到了国产电影在类型上的丰富性、题材上的多样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从100天完成摄制的《金刚川》到跨年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当全世界很多国家的电影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陷入不同程度的停顿,中国的电影产业却展现出蓬勃的创作活力,以创新多元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丰富了新时代理想信仰的影视表达。而这些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背后,都闪现着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身影。他们被视为正在崛起的中国电影创作新力量的代表。
在学界看来,如果说扎根现实热土、回应人民关切、真正与时代形成对话,是“为人民创作”的应有之义的话,那么新一代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所折射出的,不仅是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对不同题材和先进技术的驾驭能力,更是他们对长久以来形成的文艺宝贵资源的传承与开拓。
与世界电影技术最新发展同步,拓宽国产电影作品的美学表达空间
创新的创作手法、多元的艺术风格,是新一代电影创作者及其作品带给大众的突出印象。
上海出品的《刺杀小说家》,是首部大规模使用“虚拟拍摄”的国产电影。这意味着,对于把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实结合拍摄和虚拟拍摄这些新流程全部融入到一部电影的制作中,没有任何现成的国产电影经验可借鉴,需要创作者反过来为国产电影建立一套全新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导演路阳曾对媒体介绍,剧组为此准备了11个月,几乎每一套拍摄方案在前期都演练过。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影片《金刚川》,则被评价为“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迈向体系化的成熟进步”。不仅如此,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注意到,该片在市场主流的国产战争片中第一次使用了多视点的复现性叙事手法,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因此具有了内在张力,展现了主旋律电影美学寻求突破的新尝试,为经典影视题材赋予了新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在学界看来,最近一段时间一批国产电影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的创新与探索,与年轻一代创作者的崛起密切相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注意到,新一代电影人对于新的创作方法、手段和技术都有高度的敏感,实现了与世界电影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步,保证了作品的工业水平。比如《金刚川》导演之一郭帆就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电影工业流程和特技制作流程有非常细致的研究,甚至还有想法要编制一套电影工业化流程的制片手册;包括《送你一朵小红花》导演韩延在内的一批80后电影人,都能够熟练运用专门的视觉预览软件,在正式拍摄之前用动画将演员走位、取景、摄影机角度、摄影机运动等大方向进行模拟展示,取代了分镜、概念图和实体模型道具等传统工具。
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重新审视与实践“为人民创作”的优良传统
如果说技术手法和艺术表达上的创新体现为一种外在呈现的话,学界更注意到了作为内核的“为人民创作”这一文艺观念在新一代创作者中的回归。
在尹鸿看来,中国新一代电影创作者普遍更加尊重市场的反应,尊重观众的感受——这种尊重并不是表现为一种迎合,而是更注重在创作中寻找跟观众的共鸣共情共通,用创作来回应社会的普遍关切。
具体表现在几部作品中:《刺杀小说家》希望通过对信念和希望的探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起到治愈的作用,让人们因此获得从疫情阴霾中走出的内生动力;而无论是跨年上映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以疾病这样一个新鲜而边缘的题材对生命之光进行折射,还是春节档上映的《你好,李焕英》以穿越的方式讲述母女之间的误解与理解,都是进入到生活的细小处和人情的细微处,在观众中引发了普遍的共鸣,同时通过对多种类型元素的创新融合,让故事拥有了丰富感和多样性。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赵宜用“从背对人民到面向人民”来比喻这样一种回归。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电影作品不仅仅具有商业功能,更是能够与时代进行对话的回应性文本;意味着不再把人民当作产业链上用来产生票房的一环,而真正视人民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这样的回归会发生在当下这一代年轻创作者身上?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看来,这一代创作者和他们的同龄人,都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受众身处同一个文化空间,共同感受着这片土地上已经和正在发生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推动着创作者去书写时代,从而与民间涌动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实现了同频共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
更重要的是,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在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被普遍认为是建立在西方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然而今天,太多的事实证明,西方的文化经验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西方的文化产品更不能满足人类所有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代创作者正是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重新审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文艺的优良传统,发现蕴含其中的丰厚资源,并证明其宝贵价值,与此同时,他们自身也从这一过程中受到了滋养,汇入了“为人民创作”的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