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开始,每部院线片前面都要放上一段“中国梦”系列贴片,通过30多个明星之口,以各种角度诠释什么是“中国梦”。就目前上映的这些国庆档电影来说,《缝纫机乐队》背后的大鹏就是个活生生的当代中国梦代言人:从人口只有几万的东北小城集安走出,从门户网络编辑做起,一路做主持人、演员、导演,拍了电影导演处女作《煎饼侠》,意外杀入国产片影史票房排行榜前五。在中国电影史上,曾经的中国梦和家国情怀、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但到了大鹏这里,中国梦就是X丝逆袭,就是草根阶层的奋斗史,就是每一个个体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大鹏不但自身的人设是这样,他目前在影视剧作品中塑造的所有人物也都如此,被打上了鲜明的大鹏烙印。
大鹏
大鹏编导演的《屌丝男士》《煎饼侠》《缝纫机乐队》甚至包括他监制和主演的《父子雄兵》,从故事主题、影片风格到片中元素等都有一脉相承之处。仅从片名来看,loser和gentleman可以并列,煎饼和大侠能够结合,父子就能组成雄兵,而大鹏童年时代家家户户都有的缝纫机也能攒出一个摇滚乐队。《缝纫机乐队》比起大鹏前作,导演技法更加成熟,驾驭的场面也更大了,全片都蒸腾着一股“土燃土燃”的气息。
故事:依旧是小人物的反转人生
和《煎饼侠》里演员大鹏因夜店不雅照遭人唾弃、《父子雄兵》里范小兵为研发高科技欠了一屁股债一样,《缝纫机乐队》也一上来就将主人公扔进人生低谷:名为“程宫”的乐队经纪人在事业上处处不成功,偶然嗅得一线生机来到摇滚小城集安,却发现聘请他的胡亮是个一无所有的骗子。胡亮为保住象征摇滚精神的大吉他雕塑,千方百计敦促程宫组建起乐队,尽管中间乐队也出现过背叛和解散风波,但最终程宫还是通过这个小乐队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不知道大鹏看过《欢乐好声音》没有,两部电影很巧都是音乐题材,都讲主人公克服千难万阻,最终在一个废弃的场地上成功举办了歌唱表演。《欢乐好声音》和《缝纫机乐队》在动画/真人形式和具体故事展开方式上没有太多可比之处,但在主题上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群体对音乐梦想的追求。
《缝纫机乐队》里最拉路人好感的是乔杉饰演的主唱,耿直,可爱,一根筋,视摇滚如信仰。其他成员则个个反常规,有名叫“建国”却是个漂亮妹子的贝斯手,有时刻可能病倒在舞台上的爷爷级吉他手,有有交流障碍却在苦苦寻人的鼓手小哥,也有年龄还是个位数的萝莉键盘手,几个“奇葩”就这么组起了乐队。
“缝纫机乐队”成员里奇葩颇多
大鹏作为一个直男向的银幕icon,也继续着集齐女神的征程:除了柳岩、袁姗姗、周冬雨等过往搭档在片中以不同方式“客串”之外,这次大鹏又和娜扎搭成了CP。什么?你问片中的大鹏既邋遢又潦倒,人品还有点问题,集安女神是怎么爱上他的?以及为什么在大吉他废墟上演奏一次就算实现摇滚梦了?这些设定并不需要逻辑支持,因为大鹏就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代言人啊。看一部电影,做一场美梦,像大鹏一贯的slogan“拯救不开心”,就够了。
经纪人程宫和贝斯手丁建国
喜剧:东北、网络、综艺元素大乱炖
中国的电影人可以划分出几个明确的代际,喜剧人却不能。你很难归类谁和谁是一派,谁又继承了谁的学问。就好比大鹏,他是赵本山的徒弟,身上长着东北人的幽默细胞;同时又是做主持人、做网剧出身,有旁征博引抖机灵的才华;他也是个喜欢看周星驰等人作品的新人导演,贪婪汲取着各种喜剧养料,作品呈现出大杂烩般的后现代风格。
大鹏是十分有自嘲自黑精神的,并不介意降低姿态,连这次《缝纫机乐队》里给自己设计的造型也比真人要老上十岁;对于其他角色也不客气地调侃和消解了一番,比如“你老了也会成为我这样的吉他手”遭遇的答复却是“我可不想得脑血栓”。一些段子式的设计,比如胡亮那位名叫甜甜的梦中情人播音员是个长相凶悍的大妈,医院里名叫“欧阳娜娜”的患者其实是个扮相朴实的大婶儿,还有乔杉对大鹏的床上“调情”、乐队家属团和于洋赵英俊打群架等等,存在或删掉都不影响主线情节,但确实对一部分想看逗乐的观众很奏效。至于这是不是高级的喜剧设计、喜剧究竟分不分高等低等,可能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缝纫机乐队》里也有“欧阳娜娜”
偶尔,片中也会有点超现实的“脱线”段落,比如老爷子那间会“变形”的诊室,和影片整体的现实风格并不搭,但发生在大鹏身上也不算意外。故意让观众“出戏”,比如cue一下老搭档柳岩,“致敬”一下《煎饼侠》等,也成了大鹏作品的标记。
情怀:最与众不同的看点
大鹏是一个有着典型80后情怀的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都在逐一倾泻自己的情怀。上次《煎饼侠》推出了“东北F4”,片尾最大的泪点则是古惑仔重聚;这次《缝纫机乐队》酣畅淋漓地致敬了大鹏青年时期的偶像Beyond,更请来了Beyond成员助推片尾最高潮的戏份。不仅如此,大鹏还拉来了黑豹、鲍家街43号、眼镜蛇、谢天笑、新裤子、二手玫瑰、超载、痛仰、天堂、面孔、唐朝、麦田守望者等一众乐队的成员,把他们乔装成路人埋在片中各处,等于片中处处有彩蛋,摇滚乐迷一定会看嗨。
《缝纫机乐队》结尾的5000人合唱合奏无疑是全片最激情满溢的段落,据大鹏透露,他从全国各地找来了500个乐手,其余群众演员则基本都来自当地,这对于小城集安来说恐怕是N年一遇的大新闻大事件了。调度5000人的场面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是空前的挑战,拍摄的时候,仅仅是为了等待布置的期间不冷场,大鹏等几个主演就真的天天在台上,像演唱会一样一首接着一首给大家唱。因此,无论站在一个曾经真的有过摇滚梦的男人,还是站在一个刚刚执导第二部电影的导演的角度来说,我们都相信最后那场戏里大鹏的引吭高歌是出自真情实感。当片尾彩蛋里摇滚老炮儿们一个个露出真身,恍惚间你会觉得那个摇滚年代又要回来了。
顺带一说,相比声嘶力竭的热血口号,片中最感动我的细节却是大鹏在北京堵塞不前的出租车上,突然听到窗外骑行的陌生人放起缝纫机乐队的歌的那一刻。惊诧,震撼,感动,热血,都在大鹏一个凝固的、没有台词的表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