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去世,引发华人世界亿万大众追忆,究其原因,是其武侠小说影响力穿透时代,通俗娱乐性堪比西方世界之《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甚至“漫威”。至于《天龙八部》《鹿鼎记》能否登顶纯文学殿堂,与《水浒》《红楼梦》并列,引发王朔质疑论战,都只能证明,“金庸武侠”深入人心——不用查先生出手,各业各阶级精英自发争相应战,这可是我们“成年人的童话”啊!
小说获得大成功的标准之一是被改编成多少版影视剧,金庸武侠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被改编成的相关影视剧超过百版,有一部分人群是先看影视剧然后去读金庸小说的,还有大比例只看了影视剧,以为东方不败就是林青霞,降龙十八掌就要自带音箱呼唤神兽,每到这时候,金庸先生都会嘟囔着说:“这就不是我的本意了。”(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金庸影视剧的改编,超过半个世纪,其中版本变化,电影和剧集改编也有不同方向,很值得玩味。这里聊作简述,纯属个人观点感受,算是我对金庸先生的一点追思吧。
被古龙压一头
——70年代邵氏电影改编
金庸小说最早被改编成影视剧,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粤语残片年代,比较有名的有谢贤、南红主演的《神雕侠侣》。谢贤演杨过,二十年后他又演了杨过的爷爷杨铁心。因为60年代正是《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陆续被创作出来的时期,粤语片也因好多“七日鲜”导致粗制滥造,影响力还未显现。
1967年邵氏的《独臂刀》因其核心创意是男主角被小师妹生气砍断一臂遂练成独臂刀故事,被怀疑偷桥《神雕侠侣》,但导演张彻否认,他与金庸又是好友,也就不了了之。
《独臂刀》
也因《独臂刀》卖过百万港币,打破当时香港票房记录,开创武侠电影风潮,其后十年阳刚武侠取代女性为主的黄梅调歌舞片成为影坛主流。但群众基础广泛的金庸武侠,却是从76年古龙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大卖之后才开始被陆续翻拍的。
当时楚原在邵氏不得意,主动请缨拍古龙小说《流星蝴蝶剑》,推出后大受欢迎,随之连拍《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等,在港台地区引发观影狂潮,楚原荣升“楚千万”。邵氏另一大导演张彻“张百万”见此,于1977年连拍三部《射雕英雄传》,邵氏影业自此也开启改编金庸路线,《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连城诀》、《飞狐外传》、《鹿鼎记》相继搬上银幕,可惜除了楚原拍摄于1978年的两集《倚天屠龙记》在台湾大卖之外,其余都不算成功,远不及楚原执导的古龙“奇侠”品牌系列。
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创作人太老实,不懂取舍,金庸小说都是动辄百万字长篇,拍成居然电影照搬,《天龙八部》只拍了段誉在大理国遇上钟灵木婉清一段,张彻的“射雕三部曲”就是一本流水账,到拍《神雕侠侣》整部电影结束,郭靖刚带杨过进全真教,小龙女都没出现。更可气的是,张彻导演拍完第一集干脆挖坑不再续拍了,后来邵氏又找华山导演拍了一部《杨过与小龙女》算是续完(这部演杨过的是张国荣)。
张国荣版《杨过与小龙女》
谁是大英雄
——从佳视到TVB剧集狂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金庸小说的大银幕改编差强人意,也没掀起大波澜,但在小荧屏上却不断力挽狂澜。先是佳视为拉高收视率,率先开拍《射雕英雄传》,白彪米雪分饰郭靖黄蓉,一炮打响。主题曲《谁是大英雄》更是家喻户晓,后来更被歌神许冠杰翻唱。
TVB见有利可图,开拍《书剑恩仇录》,由当年邵氏最大对手电懋过来的名导王天林拍摄,制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当时还在TVB艺人训练班的杜琪峰见王天林现场调度,将几十人的武师拍出千军万马的气象,从此坚定做导演的志向,拜在王天林门下,后来成为TVB金庸武侠剧的中坚导演。
金庸与76年TVB版《书剑恩仇录》演员合影
1976年TVB版《书剑恩仇录》收视长虹,捧红了郑少秋这位武侠剧经典男一号。但TVB并未乘胜追击,只是中间拍了一部《倚天屠龙记》,直到1979年《楚留香》大战丽的(亚视前身)《天蚕变》之后,才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金庸武侠剧的开发。1982到1985年间,TVB力捧五虎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主演《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倚天屠龙记》,都大获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TVB分别启用王天林和萧笙两个团队进行拍摄,萧笙是丽的《天蚕变》的监制,被TVB重金聘来开拍《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王天林则是TVB老将,但拍《射雕英雄传》则带着杜琪峰一班弟子,搭档同样是从“丽的”过档来的程小东担任动作指导,再配有精准选角的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以及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扮演者,以及甄妮罗文唱的主题曲,简直珠联璧合,使得1983年《射雕英雄传》成为华人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
83版《射雕英雄传》
这一时期的TVB金庸武侠剧开始进入内地,是我们这批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我个人就是对剧集先入为主,后来才去看金庸小说,以至于对小说描述洪七公出场时四十多岁一时不能接受,因为刘丹版的白发老头真的深入脑海。同时不喜欢原著中的杨康,反而痴迷苗侨伟版的潇洒演绎,更接受电视剧中杨康最后死在穆念慈怀中的感人改动。当时年幼,常纠结于原著和改编到底哪个好,等到初中,开始看徐克、王晶、王家卫的改编就完全不纠结了,因为没法纠结,完全是“面目全非脚”!
同人群侠传
——90年代新派武侠电影潮
1989年,徐克请胡金铨拍《笑傲江湖》,期间波折一言难尽,1990年上映,当时票房成绩不过不失,倒是一首《沧海一声笑》广为传唱。
胡金铨版《笑傲江湖》
1992年,王晶拍周星驰主演《鹿鼎记》,心里没底,听闻徐克程小东拍完《笑傲江湖第二集》正后期,在机房先睹为快,看完惊呆,原来武侠可以这么拍!于是请了程小东担任《鹿鼎记》动作导演。同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和《鹿鼎记》先后推出,新派武侠电影自此沧海横流,台湾片商纷纷抢金庸武侠改编的大电影,王家卫趁机以《射雕英雄传》版权和林青霞张国荣梁朝伟梁家辉张曼玉豪华阵容卖出片花《东邪西毒》,那两年《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飞狐外传》、《新碧血剑》、《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陆续出炉,两三年抢制滥拍,迅速把武侠片拍死。
与70年代改编金庸武侠不同,9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更加天马行空,对于小说都做了大刀阔斧的取舍改动。比如《东方不败》居然安排令狐冲与东方不败有一夜情,都是让原著党大跌眼镜的设计。但无可否认徐克的改动还是得其神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退出?”这种情怀与小说还是一脉相承。必须肯定的是王晶的《鹿鼎记》堪称是改编最成功的金庸电影,他的剧情取舍合并也是非常大胆,但也是抓住了原著精髓,配以周星驰的演技程小东的视觉以及服化道,更有黄沾之外另一位配乐奇人胡伟立的京戏配乐,是可以反复观看的佳作。
周星驰版《鹿鼎记》
相比之下,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及其衍生的《东成西就》更像是同人电影,人物还是五绝,但表达的是导演自己对这世界的审美态度看法。其实王家卫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一部同人金庸武侠电影,帮刘德华编剧的《91神雕侠侣》,发生在未来世界的杨过小龙女故事,都有别样情怀创意,值得欣赏。
原汁原味
——90年代TVB改编
香港武侠电影潮其实只持续三年,92年起,94年就到尾声了。但TVB的金庸翻拍却已刚刚开始进入高潮。在此之前,TVB先拍了几部前传剧集预热试水,如《南帝北丐》、《九阴真经》、《中神通王重阳》、《金蛇郎君》,从1994年开始,李添胜监制的《射雕英雄传》(张智霖、朱茵)、《神雕侠侣》(古天乐、李若彤)、《笑傲江湖》(吕颂贤)、《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鹿鼎记》(陈小春)以及《雪山飞狐》、《碧血剑》先后播出,反响虽不及八十年代万人空巷,但成绩也相当不俗,尤其《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在内地各电视台热播,让更年轻一代领略金庸武侠风采,一洗1987年李添胜监制的《书剑恩仇录》收视惨败终结80年代TVB金庸剧的前耻。
吕颂贤版《笑傲江湖》
李添胜监制的这一系列金庸武侠剧最大特点是完全按原著拍,这其实是长篇剧集的最大优势,金庸小说也完全适合这种长篇照搬的模式,节奏也比80年代版本更加轻快紧凑,看得痛快淋漓。不过,由于90年代TVB的工业流水线作风,这一系列也因布景简陋服装不换为人所诟病,但90年代的TVB版本完全可以当作金庸小说的视觉化版本来参照,也不失为一种价值。
与此同时,台湾的金庸武侠剧风潮也在90年代达到高潮,虽然80年代也有潘迎紫的《神雕侠侣》,但直到90年代杨佩佩一骑绝尘,重金砸来香港创制团队,以马景涛叶童周海媚主演的《倚天屠龙记》惊艳登场,在香港大本营甚至都收视惊人。之后又拍《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也以制作精良、内地取景博得眼球,可惜这两部剧情改动大,也几近拖沓,最要命是演员选择出现问题,我至今不能接受任贤齐来演令狐冲、杨过,吴倩莲的黑寡妇版造型小龙女也是爱不起来。
马景涛、叶童与周海媚主演的台版《倚天屠龙记》
貌合神离
——张纪中改编
我和金庸先生曾有同样心理,如果内地能像拍电视剧《水浒传》(张绍林导演)拍《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那应该是非常接近理想中的影视版本。于是张纪中出现了,用这个理由搞定了金庸版权。
我要感谢张纪中版《笑傲江湖》,是他让我看完心中郁闷,想找人倾诉或讨论,于是在2001年6月进入了新浪的金庸客栈论坛,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评论文字。这套剧集,制作没有问题,名山大川实景拍摄,气魄非凡,动作指导也是徐克御用元彬,哪里出了问题呢?审美。从造型到表演,都透着土,拍不出浪漫感。武侠本来就是一个关于古代世界的浪漫想象,如果不懂虚实写意,那肯定拍不好。
张纪中版《笑傲江湖》由李亚鹏和许晴主演
张纪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到《射雕英雄传》尝试动作设计增加漫画感,但对角色的审美还是问题。周迅黄蓉的嗓音,李亚鹏郭靖的真傻,孙海英演的那是北丐吗?东邪怎么演成了屈原?不对不对,感觉不对。直到《天龙八部》才算达到平衡,是其口碑最好的一部。《神雕侠侣》又矫枉过正了,在偶像和写实间游走,再往后的《鹿鼎记》《倚天屠龙记》,抱歉,没看过了。
还是看书去吧
——00后的金庸偶像剧
这十年来听闻金庸武侠剧又被改编了一轮,胡歌的《射雕英雄传》、霍建华的《笑傲江湖》、陈晓的《神雕侠侣》,都瞄过几眼,没看过几集,人家那种现代青春偶像剧的拍法,也不是拍给我们这些老人家看的。
不过,去年看了几集郭靖宇监制的《射雕英雄传》还是颇有感触,这是完全照着83年版拍一遍啊,连原版主题曲都买了,熟悉的旋律反复响起,不由自主的多看了几眼,然后找出83版好好重温吧……
还是去看书吧。虽然读过很多遍,但金庸小说的魅力还是常看常新的。
金庸,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密码,见面不熟,聊几句金庸,就拉近了。
十几年前,初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史航,他问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人物,我说是莫大先生,他哈哈大笑,于是滔滔不绝……
这就是我们怀念金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