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科技人才政策体系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中关村的崛起,既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缩影,又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标志性成果。
风雨兼程40年,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如今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近年来,中关村进行了研发体制改革,提出激励技术企业的“新四条”政策,推出吸引人才的“国际人才20条”等,带动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科技人才的政策体系。
研发体制改革: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改革是中关村的突出特色。多年来,中关村坚持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改革核心任务,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打通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到市场应用的创新链条,形成较为完善的促进成果转化和创新政策体系。
在北京大学内,有一个以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化为目的的平台,名为北京大数据研究院。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由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方共同支持建立,是国内首个整合了政府、大学和市场三方面资源的大数据研究机构,是我国研发体制改革的一次尝试。
作为国内第一个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大数据研究机构,大数据研究院设立了多个实验室,包括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生物医学影像分析实验室等。
研究院致力于推进大数据科技成果的转化,先后孵化出一批优秀的大数据企业,目前普林科技、墨奇科技、博雅大数据学院以及北正云鼎等大数据企业已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创业服务改革:小微企业的摇篮
2015年6月,北京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小巨人创客中心”,打造国内银行业首家众创空间。在海淀区朔黄发展大厦的6层,几家创业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伏案忙碌。创客中心空间很大,不仅有配有电脑隔间的办公区,还设置了沙龙区、会议室、会客厅和路演厅等,而这些全部都是免费的。
据悉,创客中心可同时容纳近10个创业团队入驻,主要接纳服务科技、文化、绿色领域的创业团队,以投贷联动创新为主线,通过联动企业、机构、银行、政府等多方资源,帮助小微企业创业和成果转化。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北京银行在中关村的一次创业服务改革的尝试。
监管模式改革:缩短实验品通关速度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科研单位对于实验品的需求日益增多。2015年,在中关村管委会的倡导下,全国首家“一站式”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简称“绿通北平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自此,实验需要使用的生物样本进口难、通关慢、品质无保障等问题逐渐解决。
据悉,绿通北平台是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关村开展进境动植物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试点的重要载体,也是海关总署落实国务院同意在中关村开展试点的政策中“支持设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保税仓库”政策的具体举措。北京国检局职能入驻绿通北平台,成立专业科室履行报检、检疫查验、日常监管等职责并设立检验检疫中关村集中监管中心,实现“口岸放行、平台查验、就近后续监管”创新监管模式,这种海关保税库和检验检疫职能入驻并设立全查验权限的集中监管中心的配置在全国目前仍然是唯一的。
据介绍,绿通北平台的成立,一改往日进口胎牛血清无法获得,SPF鼠无法入境的情况,将口岸有效延伸至科研创新前沿,实现生物试剂耗材制品的“快报、快检、快放”的极速通关。
外籍人才改革:持“中国绿卡”可申请社保
在海淀区双榆树北里的公安部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的二层,美国人威廉・罗索夫正在办理自己的“中国绿卡”。自2012年被委派成为北京一律师事务所的首席代表后,罗索夫每年都要重新办理一次中国签证,手续较为繁琐,还存在拒签的可能。
目前,罗索夫通过了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积分的评估,成功申请了在华永久居留,拿到这个“中国绿卡”后,罗索夫可以和中国人一样,申请社保、享受各种待遇,再也不需要每年更新自己的签证了。
据悉,为进一步吸引海外人才,2016年3月北京推出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开通申办永久居留直通车。同时,这个外国人的永久居留服务窗口,负责受理、审核永久居留申请,提供咨询服务。对申请永久居留的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加快了审批进程,由原先的180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
今年,北京市公安局会同中关村管委会进一步研究提出7项支持中关村引进外籍人才的出入境政策创新意见。其中,将中国籍高层次人才外籍家属纳入“直通车”范畴、外籍人才子女可在北京口岸办理学习签证入境、外籍科研辅助人员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等政策,进一步解决了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855人,长期居留许可1904人。 (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杨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