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发布深化改革行动计划
涉及9方面共计117项措施 其中人才引进将放宽年龄限制 通州与北三县将出整合规划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李洁) 北京市通州与北三县将出整合规划、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意见将落地、3090项政务服务将“一网通办”、2020年重点区域实现5G覆盖、人才引进年龄限制将放宽、分区研究拥车和用车管理策略、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今天(31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公布。
记者注意到,此次行动计划涉及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以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等9方面的117项具体改革措施。
下一步,各区各部门将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
与此同时,本市将对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年度综合评估,对重点任务进行专项督察,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加强日常督导,且行动计划将纳入督察范围。
【减量发展】
建设用地减量将出实施方案
根据行动计划,本市将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引导机制,结合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细化各区减量任务清单,制定建设用地减量实施方案,建立年度减量计划实施管理制度。
同时,建立减量发展实施倒逼机制,制定实施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明确减量发展实施标准,严格限制集中建设区外存量改造和新增建设用地,倒逼集中建设区外城乡建设用地减量。
功能不清晰用地
将“留白”控制
建立建设用地战略留白引导机制,严格用地功能审核,功能不清晰的用地作为战略留白用地控制。
建立城市有机更新机制,完善城市有机更新政策体系,分类、分区域细化腾退空间资源再利用准入标准,加强管控,促进腾退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使用。
健全严格控制增量机制,实施新修订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健全一般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退出机制,制定促进“腾笼换鸟”的支持政策。
【京津冀】
推动共建产业园区
税收分享机制
行动计划提出,完善京津冀交通领域投资建设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化交通格局。三地将推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永定河、潮白河等协同治理和生态修复。
此外,行动计划中提出,将落实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建设意见和产业疏解配套政策,完善强化规划引导管控、推动重大合作项目落地、促进先行政策交叉覆盖等共建共管体制机制,推动建立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园区的税收分享机制,巩固提升“4+N”产业合作格局。
依托京津冀区域医联体逐步推动建立三地转诊机制,完善三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工作质控规范,组织实施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促进价格合理化。此外,扩大养老机构医保互联互通和养老补贴试点范围。
城市副中心产业
向北三县布局
行动计划提出,将出台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体制机制。此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等方式,推动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产业向廊坊北三县延伸布局。
同时,健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对接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共建跨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延伸覆盖、国家重大创新资源协同布局。
【对外开放】
外商独资旅行社拟在京试点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北京将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落实国家分步取消汽车制造行业外资股比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限制,支持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同时,争取试点允许在京设立的外商独资旅行社、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旅行社从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专业护理服务机构。
【科技创新】
10大高精尖产业
发展意见将落地
行动计划中明确,本市将完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空间用地等配套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土地、人才、财政等3个综合配套政策落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此外,本市将完善“三城一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优化升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统筹推进
中轴线申遗保护
根据行动计划,本市将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利用的有效机制,统筹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创新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路径和机制政策。
同时,北京将建立健全文化与科技、金融、信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升级、业态创新、链条优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政策体系,创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3090项服务一网通办
行动计划中提出,本市将搭建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完善北京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同时,编制网上办事清单,2018年底前实现1673项与企业、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力争2020年3090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
按照“便民利民、应并尽并”原则,进一步推进政府服务热线整合,逐步实现全市“一号通”。
优化用电服务,扩大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和零投资”专项服务效果和品牌影响力;优化提升企业获得用水、用气、用热服务,将办理精简为申请和接入2个环节,降低企业接入成本;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光网城市建设,2020年固定宽带网络具备千兆接入能力,重点区域实现5G覆盖。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将加快建设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完善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机制,力争到2020年将不动产登记时限压缩至1-4天。
人才引进年龄将放宽限制
行动计划中提出,本市将放宽人才引进年龄限制,个人能力、业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的可以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同时,对引进的优秀海内外人才,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可按规定享受子女教育、购租房屋、小客车指标摇号等方面的市民待遇。
此外,北京将通过岗位特聘、放宽人才签证、加大海外寻访力度、深化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试点等多种方式,鼓励海外人才来京发展。
此外,完善商事案件快速化解机制,依法快立、快审、快执,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控制在180天以内。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将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联动体系,争取在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个人诚信分”工程。
同时,本市将构建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联合奖惩为核心机制的信用监管体系,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绿色通道”便利措施以及“信易+”示范项目激励措施。
【城市治理】
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将推进城市智慧管理服务,实现到2020年“北京通”和“一证通”全覆盖。
此外,制定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打造北京大数据平台,建设北京大数据中心,创新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行动计划中提出,本市将实施更科学、更严格、更精细、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分区研究拥车、用车管理策略,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
此外,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垃圾管理体系,构建全流程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垃圾分类的价格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
【生态】
大气污染防治
聚焦柴油货车等领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北京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防治领域,坚持工程减排,突出管理减排,强化应急减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同时,完善“河长制”,健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制度,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24%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28%以内。
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
行动计划中明确,本市将完善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和节能环保标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补偿额度与生态保护绩效相挂钩,完善生态涵养区考核及综合化补偿机制。
此外,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建立市级统筹、区级落实、街道(乡镇)具体监督、社区(村)巡查工作机制,强化环保督察考核问责,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党建】
编制“吹哨报到”专项清单
本市将编制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吹哨报到”专项清单,推动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同时,整合协管员队伍,建立市级总体统筹、区级部门招录培训、街道乡镇统筹管理使用的协管员队伍管理机制。
此外,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赋予街道乡镇更多自主权。
行动计划中提出,本市将大力推进社区减负,取消对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完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分别建立市、区发文联审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下派社区事项。
同时在社工待遇方面,建立健全街乡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基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形成工作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导向,2018年实现全市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
【民生】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超八成
根据行动计划,本市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规范发展,到2020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和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
本市将开展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建立健全医联体内部决策治理机制,规范调整手术、检验、病理、康复、中医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同时,改革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建立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制度。
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定力,深化住房供给侧改革,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产业园区建设职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