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路面、单停单行、打通断头路……为了缓解拥堵,北京市每年都对一批城市次支路、小街小巷进行“微创手术”,通过微循环改造打通城市“毛细血管”。然而,记者回访近两年改造过的道路发现,拓宽的车道被违停机动车霸占、被共享单车侵占的现象十分普遍,人为造成了新的堵点。
丰盛胡同西段
最外侧车道因违停车“瘫痪”
近两年,本市对东西城一批次支路、胡同道路进行了微循环改造,位于西城金融街地区的丰盛胡同西段可以说是改造力度最大的路段之一,道路拓宽后,过去只有一条车道的小巷“升级”为双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齐全的宽敞大路,不仅居民出行更便利,环境也大为提升。
然而,8月3日记者回访时发现,拓宽后的道路竟然为违法停车创造了空间。中午12时许,丰盛胡同西段西向东方向最外侧车道俨然成了“停车场”,三四百米的路段停了十余辆机动车。更夸张的是,有一辆黑色奥迪车直接停在了路口右转弯处,右转车辆只能绕过奥迪车从直行车道右转。最外侧车道被占后,西向东方向两条车道等于“瘫痪”了一条,严重影响了通行效率。
新规划的非机动车道也面临同样遭遇。在该路段南侧非机动车道上,数百辆共享单车、电动车密密麻麻横着停了一排,原本三四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只剩一个车身宽,途经市民只能小心翼翼地靠边儿骑行。
体育馆西路北段
非机动车道成了停车场
体育馆西路北段,连接法华寺路和体育馆路,是近两年东城区道路疏堵代表项目之一。经过微循环改造后,这里不仅拓宽了道路,还设置了双向车道,路中间也增添了绿化隔离带,并用白色栏杆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隔开,路边还划出自行车停放区。
硬件到位了,停放乱象却没管住。8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路段非机动车道成了共享单车、摩托车和老年代步车的“混合”停车场。在体育馆西路二号院门口,一辆老年代步车横在人行道上,既挡住了小区入口又不利于行人经过,南来北往的行人只能绕道拐过去;进出小区的私家车也得小心翼翼地驾驶,生怕有个剐蹭。
在道路最北头,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门口,人行道上用白线划了一块区域,标明“非机动车停放区”,可仍有不少共享单车和摩托车在白线外随意摆放。更奇葩的是,在一家商务会馆附近的路侧,明明竖着一块“自行车停放处”的蓝色牌子,居然还停进了一辆深灰色本田轿车。
马连道南街
停车位划到公交站台前
马连道南街是一条横贯马连道地区的重要道路,西城区2017年通过多方努力,拆除无规划、无手续房屋,安置了居民,才最终完成道路微循环改造,实现了全线双向四车道。
道路通行条件改善了,管理细节却有待提升。8月1日中午记者回访时看到,在这条路双方向多处公交站台前,均出现了私家车霸占站台区域的现象。在专27路“马连道中里”站台前,两辆私家车几乎把站台前道路“封死”,其中一辆还罩上了银灰色车衣。而在斜对面不远处的专27路、89路公交站台前,也有一辆私家车停放。令人疑惑的是,这辆车停放的位置施划了白色停车位,而停车位就在公交站台下。在专27路“马连道胡同”站,白色停车位更是直接施划在站牌下。
记者在该路段看到,由于私家车占用站台区域停车,公交车进站时只能直接在行车道停车,乘客也已经习惯性地绕过站台前停放的车辆,在行车道上下车。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记者手记
打通“微循环”,重在“细管理”
道路微循环改造,是在“精治”上做文章,通过疏通小区域路网,促进大区域通行效率提升。但从“混合”停车场、违法停车到“错位”停车等乱象,无不凸显了管理的缺位以及出行参与者规则意识的缺失。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打通微循环也不例外。道路升级是打通微循环“硬改造”,那么,后续管理规则的制定、维护则是“软配套”。“硬改造”为畅通创造了条件,而“软配套”才是保证畅通持续的根本。因此,打通微循环,不能只停留在修路上,应该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后期管理上。只建不管,只会让打通微循环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