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为道,散落的四合院古朴别致,透出古堡韵味。绵延的深山中,门头沟斋堂镇爨底下村保留着众多清代建筑。地势最高的25号院,就是该村的乡情村史馆,这里收藏了大量老物件、老照片、古风俗等,成为展示与传承爨底下村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最高峰灵山不足10公里处,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爨底下村乡情村史馆就建在这个村的最高处,由过去的一处民居改建而成,共200平方米,2016年正式对外开放。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解说员韩孟齐告诉大家,说到村名爨底下的由来,可离不开全村人都姓韩这个事。“您瞧这‘爨’字,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所以全村都姓韩,可算是取‘寒’的谐音,与‘爨’字互补。”随着讲解,韩孟齐带着大家来到村史馆西侧的陈列室,盛酒用的篓子、可同时盛清水与桂花油的梳头盆、打理头发用的梳篦等几十件老物件一一陈列着,还有展示爨底下村地理风貌、家族家谱、爨字由来的陈列。在这里,游客可以对爨底下村有清晰的了解。
穿过陈列室,进入另一个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屋内各种古董桌椅、农具、炊具等老物件、墙上字画的摆放以及颇有特色的大土炕,按照当年的原样布置。身处其中,可直观感受到过往百年的生活情境。“这里的展品大概有160多件。当年是村里唯一的‘大五间’房屋。这屋里的老物件大多来自村民捐献。”据村里负责人介绍,乡情村史馆建立之初,为提高大家建设热情,全面展现爨底下的乡情村史,村两委号召村里的百姓积极捐献老物件。各种古董农具、炊具陆续进驻,将这间饱含历史的屋子布置丰富,重现昔日模样。
65岁的韩孟齐热情极高,不仅积极捐献家里的老物件,还主动申请负责看管。爨底下的红色记忆和历史民情已经浸入老人的情感中血液里。他表示,有些游客看到这些展品会回忆起自己也曾见过其中某个物件,勾起回忆。“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村儿的历史和文化,是件很幸福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