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推动中小学校内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一直是北京市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措施之一,2017年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相关工作时透露,市体育局已累计评估了约600所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中小学开放体育设施状况并不乐观,城区中小学大多校门紧闭,已完成评估的中小学设施开放工作也出现“缩水”甚至不再开放。
600所开放学校“隐身”难觅
去年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全民健身条例》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执行情况时透露,市体育局6年内累计评估了约600所开放体育场馆的中小学,超八成学校开放率达到80%以上,开放场地包括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十余种类型,开放区域配套设施(卫生间、更衣室)逐年改善。
但想找到这600所中小学,可不容易。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并未披露600所学校的名单。记者先后登录市体育局和市教委官网,以“中小学+体育设施+开放”为关键词搜索近一年信息,无法搜索到完整名单。随后,记者又通过搜索工具搜索网上信息,“600所”的数字有很多,但难见具体名单,仅在一个论坛中,找到一份2016年9月发布的十六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名单。这份名单中有校名、开放设施,但具体开放时间、开放方式等信息并不完整。
记者按照名单,通过实地调查和电话咨询两种方式,随机了解城六区15所中小学体育设施开放情况。其中,14所学校明确暑期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惟一开放设施的中学,其开放时间也大幅“缩水”,从名单所列的“最晚22时30分”提前到17时。记者还注意到,即便是开放,学校也很少对“个人”开放,更多是“公对公”,仅向部分团体开放。记者还探访了城六区另外6所中小学,均表示不开放校内体育设施。
“说了开放,但是不明确地告诉我们哪儿开了。这种‘隐形’开放没什么意义。我家附近两公里内至少有三所中小学,假期校门永远关着,我想跑步,只能绕着马路跑。”经常夜跑健身的王先生抱怨着。市民白先生每逢周六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到太阳宫附近一处花园的草坪上踢球,“附近有所中学有正规足球场,但是不开放,给钱也不让进,想活动活动只能自己找草坪。”
开放操场校方苦衷多
其实,早在1997年,北京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就已经启动,21年来,“开放”常常提,但“校门”很难开。
“校外人员一旦在操场上摔倒受伤,很可能会缠上学校,甚至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开放体育设施,学校需要有专人在假期看护、管理,场地也需要维护,但这些人手和经费目前并没有保障。”……说起校内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管理人员也各有苦衷,安全因素、人手和经费是阻碍校园体育设施开放的关键“症结”。
校内体育设施开放还可能与正常教学秩序发生冲突。一所小学的相关负责人直言:“学校空间有限,体育设施并不能与教学区硬性隔离,如果开放了操场,过来锻炼的人很容易走进教学区,这些对于管理上都是挑战。”居民文明素质也会影响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积极性,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一些学校开放操场后,常有居民前来遛狗、乱丢垃圾,学校不得不又关起校门。
好事做好需政策完善
学校的烦恼,正在解决中。去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中小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体育设施。中小学校用于体育教学的场馆和设施主要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城乡社区内按照互助合作、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序开放。区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经费支持。
“开放其实也不是说非要免费,适当收费既解决了经费,又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场地,两全其美。”市民白先生表示。还有市民建议,引入保险机制,以解决校园开放体育设施的安全顾虑。
有市民直言不讳,推动校园体育设施开放应有牵头部门,将主管体育、教育的相关部门整合起来,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开放,避免“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热爱锻炼的市民期待,能尽快公布开放体育设施的校园名单、开放时间、预约方式等信息,实现真正的“开放”,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