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网约导游来了 监管仍需跟上

时间:2018-08-09

打开手机,像叫车一样轻松预约当地向导,享受个性化服务……这个暑假,越来越多的出游族因为厌倦了跟团游的套路与束缚,又缺乏自助游的勇气和经验,转而将目光投向“网约导游”。自从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等九个省市启动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以来,“网约导游”在近两年悄然兴起,同时也面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叫好不叫座”的现实。

游客▶ 根据需要设计线路 比跟团更加细致从容

忙完手头的工作,王宇请好年假,打算带家人到三亚旅游。“可以说是拖家带口,既有六十多岁的老人,又有两个孩子,大的八岁,小的还不到三岁。”提起出行阵容,王宇有些发愁,“跟团游的节奏吃不消,孩子起不了那么早,况且每个景点都限时集合,老人体力也跟不上。自助游倒是灵活,但平时事情多,没时间做攻略,贸然前往也觉得心里没底。”

在朋友那里,王宇偶然听说“网约导游”的概念,决定试一把,“据说能根据自己需要设计路线,提供‘一对一’讲解,也不用担心被拉着到处购物。”打开某在线旅游平台,王宇在首页点开“当地向导”,输入目的地,列表中显示出诸多向导的信息,“不光显示服务次数、点评分,还有‘户外玩咖’‘美食客’之类的标签,以及徒步向导、包车接送、特色体验等项目介绍。”

王宇发现这些向导的报价规则不尽相同,“以徒步向导为例,有的一口价每天350元,有的则按时长分为8小时和10小时两种,女导游还要比男导游贵一些。包车除了车型的区别外,也因是否提供陪游而异。七七八八都算上的话,比跟团游‘奢侈’。”

上周,刚刚从西安旅游归来的程慧也体验了一次“网约导游”。考虑到古都历史悠久,希望孩子多长些见识,她特意提前到平台选择了一位标签中带有“历史通”的当地向导。“小伙子很有经验,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讲解,用历史故事把展品串联起来,孩子听得很着迷,回来还提出要找相关历史书研究。”在导游的带领下,程慧母子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逛了整整一上午,又到兵马俑感受了一场深度游,“如果是跟团,很难看这么细致从容。自己去参观,也顶多是‘外行看热闹’,做不到‘内行看门道’。”

导游▶ 比旅行社带团灵活透明 导游可以挑选客户

自从两年前入驻平台“当地向导”版块,90后姑娘林雅(化名)便多了个“网约导游”的身份。“在旅行社带团行程是固定的,做‘网约导游’就灵活多了,主要以客户需求为主,随时可以调整。”林雅表示,作为旅行社导游,还是会遇上低价团,“虽然合同里会写行程中有哪些购物安排或自费项目,但游客感觉很不好。‘网约导游’已经有专门的导游服务费,况且线路安排直接关系到点评,很少有人愿意自砸招牌。”

在平台上,林雅提供的成都一日游徒步向导报价599元,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则报价699元,“如果是在旅行社,导游从不参与定价,但在平台上,价格我来定,客户可以挑选我,我也可以挑选客户。”

对此,同样在2016年入驻平台该版块的丁琳(化名)也深有感触。从2009年在张家界带团开始,她已经在旅游行业打拼了10年,“以前带团,旅行社给的都是‘人头团’,我们不但没工资,还要向旅行社交‘人头费’,如果再不推销一些自费项目或者带游客购物,自己白干不说,还得亏钱。”

做起“网约导游”以后,丁琳开始尝试全新的工作模式,“徒步向导的价格会明码标出来,服务内容也列得很清楚,包括10小时的陪同讲解、带路,推荐当地美食和行程安排。”

随着订单量增加,游客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包括接送机、包车、代订住宿、特色体验等,这就意味着要有团队做支撑。”如今,丁琳的团队已有四五十名持证导游,而平台的规则也悄然生变,“最初只要有导游证和带团经历介绍,现在要求有公司资质,我们现在已经在办理相关手续。”

相较于服务次数动辄上千的专业导游来说,小伙郑然(化名)心态要平和很多。虽说也在不同平台上挂出介绍,但他从来不是照单全收,“我的本职工作是老师,兼职做广州的当地向导完全是出于兴趣,一般只会在休假或者周末有空的时候接单。与其说服务,不如说是旅行分享,带给他们的更多是文化体验。”

郑然坦言,自己的报价并不算低,而客户通常具备两个特质,一是有文化,二是经济条件不错,“他们往往并不满足于网上可以搜索到的官方介绍,更想听一些个性化的解读,而这恰恰是我的特色所在。比如陈家祠,我会告诉对方,这里为什么叫陈氏书院而不是陈家祠,竖四个旗杆有什么含义,雕刻有哪些岭南特色水果等这些细节的东西。”

观点▶

平台应尽审核和监管义务

安全风险有待进一步关注

“之所以推行导游自由执业,关键在于利用互联网,解决以往游客和导游供需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旅游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表示,这种方式给导游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让导游在不接受零负团费规则的情况下,也能凭借自身实力生存。同时,游客的评价反馈也是对导游的一种约束,可以让导游的管理更加公开化,减少跟团游中强制消费等现象的出现。

“‘网约导游’推行以来,仍然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实,这与我们的旅游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刘思敏谈到,现阶段,不少游客还存在贪便宜的心理,一味追求报价低,市场上零负团费的现象也很普遍。即使部分自助游的游客消费心理相对成熟一些,但也未必愿意为讲解等服务额外买单,“传统旅行社通过多项服务整合,把导游服务分摊,成本大大降低。如果单拎出来,很多人会觉得价格过高,进而导致这项服务的实际成交量有限。”

刘思敏表示,“网约导游”市场还很不成熟,有必要依托现有的在线旅游网站,平台应尽到审核和监管义务,“按照现有规定,从事导游自由执业的必须持导游证,并且不得从事讲解、向导以外的其他业务。”

作为旅游达人,郑然也深感整个旅游行业仍然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网约导游’还需要更多的规范,而这不应限于审核证书,有的导游虽然持证,也未必靠谱,而平台往往后知后觉,管理上相对被动。”在他看来,一些平台事先对“网约导游”进行面试,或许可以对其了解更加深入。

此外,导游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待进一步关注。林雅表示,有的客户会提出超出导游服务本身的额外要求,或者言语方面有过分之处,给她带来不少困扰,“即使在咨询中拒绝掉潜在的不良客户,也还是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麻烦,‘一对一’服务意味着潜在风险大大增加,有的人甚至会用差评来要挟或报复。”

“因为点评太重要,关系到口碑好坏,有人就以此为把柄进行敲诈。”丁琳也曾遭遇过差评威胁,“去年,有人指责我们事先声明纯玩无购物,可导游还带他去银器店,后来我去调店里的监控,才发现他是自己走进去,故意讹诈我们。”(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宗媛媛 )

  • 上一篇:两千余亩射干打造京郊景观药田
  • 下一篇:北京下月有望坐高铁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