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北京探索推进多元共治模式 精细化管理治“大城市病”

时间:2018-08-10

拆违后的胡同风貌怎么修复才不失原味?如何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共治自治?要保住背街小巷的治理成果不反弹还能做点什么?全市各区都各尽所能,按照精治共治法治的要求,探索和推进着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以“绣花功”清理着这座城市的角落与顽疾。

精细管理

台湖成为全市首个“街巷长”制乡镇

王福森是通州区台湖镇外郎营村民,从去年4月台湖镇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实行“街巷长”制的乡镇起,他就成为首批422名街巷长中的一员。从此,全镇19条镇级街道、35条园区街道、58条村级街道以及272条村级小巷,都有了直接责任人。

“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去巷子里巡查,有垃圾就随手清理了,有些清理不了的,就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居民。自从有了这个制度,村民都自觉了,家家户户的杂物有时候不用说自己就清理了。”王福森说,“街巷就像自己的家,家里美丽了,我们村民当然都跟着开心,能为家里出点力很自豪”。

2017年4月,台湖镇提出建立“街巷长”制,422名街巷长“上岗”。台湖镇环境办印制了《工作手册》,发到每一名街巷长手中,作为工作指南,明确六步法管理流程。同时实行“街巷长”五星评定机制,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延误工作的进行严肃问责,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如今,台湖镇不仅在全镇所有道路、村域内所有街巷都设置了街巷长共422名,还组建了40个“自治共建理事会”,辖区单位代表、志愿者、居民、管片民警、城管队员、保洁员等等都参与进来,进入“管家”角色,实现多元共治。

通州15个街乡镇建“街巷长”制

治理好每一条小街小巷小胡同,把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通州区也正持续以精细化管理促进环境提升。

记者从通州区市政市容委获悉,截至目前,通州全区15个街乡镇均建立推行起街巷长制,已在6130条街巷设置街巷长3818名,安装责任公示牌7044块。同时完善街巷长组织体系,增加区、街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副总街长。

全区明确了街巷长制“十无”、“一创建”工作标准,并通过电视宣传,积极创建“五好”文明街巷。同时,各级坚持“日巡、周查、月评”工作机制,将当日工作情况登记到街巷长工作日志。

精细管理共建宜居家园

以精细化管理、多元共治为基础的“街巷长”制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还是以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为例,记者了解到,“街巷长”制在通州的实施,引导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到了“疏整促”行动中。居民街坊由原来的“看客”转化为积极的参与者。“比如去年南大街的拆违,中仓街道就发动‘主事’带动街巷党员,一举拆除了131处困扰居民30多年的痼疾。”通州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街巷长制扩大了乐于奉献的市容市貌监督员队伍,形成了环境管理联动格局,“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户干起、从店动起”的局面逐渐形成,有效助推了“城市病”的治理。使社区民警、城管队、保洁队、食药监、工商所等工作人员下沉到各街巷理事会参与工作,直接从事“城市病”的治理。同时通过公示牌对治安、城管、保洁等责任人进行公示,既增强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也便于群众监督,环境卫生和秩序问题得到快速发现和整改。

街巷长制还带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增强了部门责任心。据介绍,通州城区现有49座二类公厕全部安装了自动感应取纸机,解决了群众抱怨多年的如厕难问题;16个垃圾密闭清洁站采取“桶对车”改造,同时,全部加装了除臭装置,解决了背街小巷清洁站臭味和扰民问题;台湖镇3个村试点推行农村地区平房村垃圾分类全覆盖,村民每天2次按时进行分类投放垃圾;玉桥街道打造“两网合一”、“垃圾不落地示范街”……这些举措全部来自于“街巷长”制的带动。

反复斟酌

胡同整治引入“责任规划师”

门窗到底用什么颜色才能更具胡同的京味儿、院门口的无障碍坡道的坡度怎样才更合适、口袋花园建多大才又美观又不碍事?这些隐藏于胡同街巷中的“细枝末节”,可以说正是在城市治理、精细管理方面的“绣花”功夫。如今,“责任规划师”已经担负起东城区恢复胡同风貌、修复街区生态的任务,全程参与街巷设计,居民的意见、历史的风貌也都成为必要标尺。截至目前,责任规划师已经对东城区134条大街、496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

比照《乾隆地图》修复三眼井

赵丹羽是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主创设计师,因为东城区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的修缮整治项目,这个年轻的女孩与胡同的大爷大妈们成了朋友。“在建筑施工前,我捧着大厚本的门窗图样,挨家挨户地进门,征求每位居民的意见。”同时,来自遗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所的专家也为胡同老居民进行了京城老建筑的科普,在三眼井胡同,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水儿的“朱漆大门”,而是根据房屋的历史、规制,墨漆大门、栗色大门,一样漂亮大方。

对于这个位于故宫东北角、占有三分之一皇城面积的街道,赵丹羽可以说是一边研究历史,一边进行规划设计,根据《乾隆地图》和六十年代解禁的卫星图这两版城市肌理图,她先和同事梳理了历史文化资源,又把街区里的各种业态走访调查了一个遍。按照与居民生活的相关度,把业态分为“高中低”三等。“比如超市、菜店、理发店都是高等相关度,在未来可以植入文化功能;餐饮店、冲印店属于中等,以后要进行业态提升;小旅馆这些与居民生活相关度低的,将来就要考虑清退。”

赵丹羽说,设计团队刚刚来到胡同的时候,居民们只是好奇,随着项目的推进,很多居民也都参与其中,居民的意见成了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我们把花坛、花架、座椅设施上的空白处做成了贴画,居民可以自己动手设计这些贴画的内容。我们在胡同调研的时候偶然碰到了一个爱养花的阿姨,希望在家门口有花池子能种花,还有的居民对以前路边的水泥台子不满意,说灰尘太多了没法坐……这些意见我们都记录在案,最后都尽量为居民一一实现。”

责任规划师团队覆盖全东城

2017年,“责任规划师”率先试点落户东城,中规院、清华同衡、北京工业大学等12家知名设计院和大学向全东城17个街道分别派遣由2至3名责任规划师组成的团队,全程参与街巷设计和实施。责任规划师以技术顾问的形式介入,全程参与街巷设计和实施,听取群众意见,坚持精雕细琢,恢复胡同风貌,修复街区生态。

东城规划分局副局长孙庆贺介绍,责任规划师有6大职责,从专业角度为各街道和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责任片区内的规划建设管理相关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协助各街道组织公众参与、规划公开等工作,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具体包括:推动规划落地、提供技术咨询、把关规划设计、全程跟踪指导、监督指导施工、推进社区营造。具体来说,首先责任规划师将推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在责任片区内的落地实施,及时反馈规划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参与城市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和城市体检工作。

其次,提供责任片区内风貌保护和管控等内容的专业咨询服务,参与责任片区内重大建设项目审查并提供技术意见,开展规划建设管理、名城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

再者,全程跟踪指导环境提升等项目的设计过程,把关规划编制和建设、设计方案,参加责任片区内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现场指导、监督属地街道负责的各类建设项目,对施工质量、施工效果进行专业把控,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法提出整改要求,参与项目综合验收评估。

最后,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居民对责任片区内规划建设的需求,通过设计方案公示、建设成果评议等形式开展公众意见征集,践行规划公开,深入基层一线讲解责任片区的各项规划管理工作,宣传老城保护复兴相关政策、理念和方法。

“一揽子”方案解决整治难题

记者了解到,东城区的责任规划师以技术顾问的形式参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整治开始前就启动专业技术指导工作,采取参考老照片、走访老街坊等形式整体把握老城设计风格,统筹规划提升后的街巷风貌,在共性中彰显个性,同时充分融入老北京文化象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责任规划师团队全程参与环境整治提升,以“绣花”精神从街区层面开展系统研究,梳理街区历史文化内涵和遗址遗存,了解不同人群的切身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景,综合考虑风貌、居住、环卫、停车、议事等整治过程中难以绕过的难题,力争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有效提高老城整治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规划设计反复调整可能给老城带来的侵蚀和损伤。

  • 上一篇:北京2017年市级政府决算公开 首次公开财政绩效评价报告
  • 下一篇:朝阳太阳宫拆除育慧南路640平米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