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共同主办的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35个代表队的约500名青少年和200名科技辅导员,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国际代表将参赛交流。在这项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北京队将有2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14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项目与国内外高手一决高下。
本届大赛将评选出等级奖和专项奖,期间还将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展示。北京市科协负责组织北京赛区活动并将带队参加全国比赛。今年,北京队共有22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入围终评,其中既有青少年对城市管理和社会问题的分析,例如北京市三十五中的汪睿易提出“北京市医疗资源分布均衡问题与解决设想”,育英学校的徐梓博进行“北京城区公交系统优化与智能化发展研究”,人大附中的许鹤瀛开发“独居老人的机器伴侣”;也体现出中小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前沿技术的关注,如101中学的肖雨涵发明“基于语音和动作识别的遥控器”,北航实验学校的牛家祺设想出“一种基于声场的刷牙质量检测方法”,人大附小的张修铨则开展“鸡蛋中抗生素残留调查与检测”。另有14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项目入围终评。
本项比赛与北京颇有渊源,其前身为1979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学作品展览,当时邓小平曾为展览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此后,大赛也多次在北京举办。截至去年,北京队已连续16年蝉联大赛冠军,去年的比赛中,有3人摘得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北京队就占了两人。(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