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有色彩,城市亦有色彩,独特的色彩印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要素之一。那么,具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北京城的“色彩基因”是什么?历时8年,采集并分析数千个测量点之后,北京建筑大学提炼出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五个主题映像色,即“青、赤、黄、白、灰”。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老城的连片四合院、名人故居等迅速消失,重要文保单位也被占用,城市出现“街巷花脸”“映像缺失”等色彩乱象。
2008年之后,北京建筑大学“艺勇军”团队指导老师、北京建筑大学设计艺术研究院院长陈静勇就开始关注北京城市地理色彩。他带领师生团队参与国家文物局“2010年指南针计划专项”,对北京先农坛太岁殿古建筑展开精细测绘,并对建筑的色彩进行精细测量与分析,由此开启对北京老城地理色彩的系统研究。
结合北京老城传统中轴线区域和老城内30片主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要求,研究人员对街区(区域)及其色彩风貌缓冲区中的文物类、保护类等六类建筑的建筑本体、景观绿化、路面铺装,以及路段沿街立面等进行了系统性代表性样本采集、色彩测量、统计分析,并编制形成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区域(片区)的色彩谱系。
他们将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归纳为“宫城背景、宗教风貌、老城核心、特色风貌、居住风貌”五类色彩风貌,并提炼形成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五色谱系,即“青、赤、黄、白、灰”,以及与之对应的“雅、典、庄、和、静”色彩风貌五映像。
其中,宫城背景区的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等14片街区以“青”为主题映像色;宗教风貌区的国子监地区和法源寺的典型色彩映像为“赤”;老城核心区的北京老城传统中轴线区域、皇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映像是“黄”;而特色风貌区的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大栅栏等9片街区主要呈现“白”色映像;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以及张自忠路南北街区的居住风貌区,映像基调为“灰”。今年5月,这项研究成果汇集成专著出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加强城市色彩管控,充分汲取古都五色系统精髓,规范城市色彩使用,形成典雅庄重协调的北京城市色彩形象。陈静勇介绍,新总规提到的“古都五色”系统,即“青、赤、黄、白、黑”,而团队此次公布的“青、赤、黄、白、灰”五色谱系,是在历史街区层面对“古都五色”的诠释。
此外,“艺勇军”团队还研发了“地理色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其中保存了近年来团队70多名师生累计采集的三四千个建筑测量点的色彩数据信息。陈静勇认为,北京未来推进大城市治理,须要高度重视建筑本体、景观绿环、路面铺装的“色彩基因”研究,对城市广告、建筑牌匾、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的规划设计和管控都应遵循“古都五色”系统的规律,而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库信息能为今后城市管理提供借鉴。
今秋,团队将在校内外推出专题展览,展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中代表性街道胡同的沿街立面长卷,以让更多市民感受老古都色彩风貌。未来,团队将围绕北京老城历史建筑色彩、近现代建筑色彩、景观环境人文色彩等开展专题研究。(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