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魏染胡同30号,北京市级文保单位京报馆所在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腾退,居住在院子里的30户人家在8月底前全部搬离。包括京报馆在内,西城区近期启动了6处文物腾退项目,年内将启动20项。腾退居民将定向安置到海淀上庄,丰台卢沟桥和高立庄3处保障房小区。
2017年,西城区启动了晋江会馆等15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项目,目前已迁出住户402户,完成需腾退总量的86%。在去年的基础上,西城区计划今年再启动20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项目,目前已经启动的6处,分别是京报馆、五道庙、朱家胡同45号茶室、庆云寺、恭俭胡同三官庙和会贤堂。
京报馆的腾退于7月25日正式启动。这里曾是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邵飘萍的住所。他所创办的《京报》报馆于1920年9月迁入此地。京报馆主体是一座二层小楼,其附属的院落也纳入这次腾退范围。30个承租户中,还包括邵飘萍的孙子——今年已经65岁的邵澄,他租了院里6间房,总建筑面积80平方米。
“听说把京报馆腾退出来,要建成邵飘萍纪念馆,邵澄老先生非常支持。”负责京报馆腾退的宣房二公司经营部经理闫秀江说,老先生还打算把家里的老物件整理好,作为将来的展品捐献出来。
7月25日至8月28日是京报馆腾退的公告期,30户人家均在35天公告期内搬离。往日喧嚣的大杂院渐渐归于平静。这座昔日的报馆楼,木头和砖石构建的建筑主体保存尚完好。楼梯还是100多年前的木质楼梯,每天都有人上下往返,年深日久,每节楼梯中间都留下了下凹的脚印。二楼的地板也是木质的,楼道里的门窗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式,窗框同样也是木质的。
五道庙和朱家胡同45号茶室也在近期完成腾退,共搬离住户27户,两处文保院里的自建房均已拆除。五道庙跨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两条街,庙有玉帝殿。两处文物腾退后将进行文物修缮。其他3处当中,位于什刹海的会贤堂直管公房部分已经完成住户腾退。
新闻延伸
会馆和名人故居将全部腾退
今年下半年,西城区还将陆续启动14处直管公房文物项目。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西城区有3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作为“大杂院”用于居民居住、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165处(占总量的46%)。按照西城区的计划,全区将用连续几年的时间腾退直管公房类不可移动文物47项,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会馆和名人故居全部实现腾退。
在进行直管公房类文物建筑腾退工作的同时,西城区积极推动中轴线重点遗产点的腾退工作。位于辖区内的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由于历史原因,尚有住户居住其中。西城区协助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针对单位自管产公房的特点研究提出以对接安置房置换、辅以适当补偿奖励的腾退方案,保证腾退工作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今年8月10日,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内文物腾退项目正式启动。首日,景山公园签约搬迁全部3户员工;次日,北海公园内4户也全部签约腾退。另外,位于中轴线的先农坛庆成宫中院的腾退工作,西城区也正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西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保院落腾退,一直是文保工作中的难题。这几年,西城区通过实践,率先探索形成了“主体尽责、依法维权、合理腾退、司法保障”的文物腾退工作模式,突破了困扰多年的瓶颈问题,打开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针对直管公房文物腾退的货币安置补偿方法和针对单位自管公房的以房换房的安置办法,为全市文物腾退工作提供了实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