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实习、应聘、考公务员、考各类资格证……进入九月,对刚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来说,要忙的事情可真不少,但无论哪一样,都要求进行体检。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各高校,发现毕业生对隔三差五地抽血、胸透颇有怨言,最多的已经体检了6回。
现象:重复体检 项目雷同
不少毕业生为了“遍地撒网,重点捞鱼”,给自己多条出路,可谓“凡考必应”,既参加研究生考试、也去考一考公务员,申请国外大学offer的同时还在海投简历。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跻身职场新人的小张就是如此,今年7月,她先是参加了本校的毕业体检,因为跨学校考研又跑去上海做了研究生入学的体检,此外,她在毕业前还参加了某银行和公安系统的复试体检。就在这两天,小张又接到了两家公司的通知,要求她去体检。不算这两次,她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已经参加了6次体检。“每次体检的项目也都差不多,除了身高、体重、视力、口腔、血压等常规项目,胸透、抽血也都得做。”她十分担心短时间内频繁体检会对身体有伤害。30多岁的刘女士,是今年被录取的公共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就在前几天,她任职的某基层乡镇公务员组织集体体检,体检项目跟这次入学体检完全一致。
毕业生普遍最担心的就是胸透。据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胸透可以看肝、肺有无异常,最主要是能发现结核,这个是会传染的,所以多数体检当中都会包含,不过严格来说,胸透使用的X射线对人体健康会有影响,确实不应该短时间内频繁照射。”
原因:体检结果不互认
既然体检项目相似,检查手段也无不同,为何每到毕业季、求职季重复体检现象迟迟不能解决?追根究底,还是各个单位的体检结果不互认。
记者就此向北大、清华、人大、政法等七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均表示从7月离开校园算起,至今已经至少接受了3次体检,最多的为6次。不少同学反映,最让人烦躁的事还不在于体检,而是各大医院及体检中心都人满为患。“一次体检,至少一上午,有的地方人太多,一整天都耗在医院了。”据同学们说,有的单位不在北京,体检得去当地,来回一趟,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检查项目基本相同,检查时间相隔不过几天,为何结果不能互认呢?
而用人单位也有着自己的考虑。在招聘应届生时,不仅要考察专业素养,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大学期间,不少学校是不会每年组织集体体检的,所以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了解。如果患有传染性疾病,后果不堪设想。”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说。
之所以不同单位之间不互认,在某律所负责招聘的郑先生给出了一种解释:招考部门或用人单位一般都不会采信考生或应聘者自行提供的体检报告,多是担心有人“替检”、出具的体检报告不真实,所以干脆要求在自己指定的医院体检。
建议:体检报告应“共享”
虽说体检是一件防范疾病风险的好事,但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照射X射线、抽取血液,既无法达到监测身体变化的目的,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损害,体检时间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大半天,密集的人群聚集在相对封闭的场所,还会增加患病风险。更何况,各大医院及体检机构的检测仪器相似,同样的体检项目、同样的检测方式,为何不能给体检结果设置一个有效期呢?
其实,要想解决重复体检的问题,并非无前例可循。从2011年开始,部分省份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在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应聘人员只需持有一份相关部门认可的医疗机构体检报告,一年之内无论找几次工作都不用再做体检。此外,也可以尝试以毕业体检为准,项目更加全面,把检查结果统一上传、保管,学校、招聘机构若有需要,直接调取即可,简单方便。毕业季,请让体检热降降温,为毕业生减减负。(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