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电信诈骗”频发引爆舆论 斩断“黑色产业链”刻不容缓

时间:2017-04-10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曾鼐)从贫困女学生被骗学费致身亡,到网传清华老师被骗1760万元(人民币,下同),“电信诈骗”引爆了社会舆论,也挑动了信息安全、运营监管的脆弱神经。严惩电信诈骗,刻不容缓。

  电信诈骗,一般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转账。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网上转账、第三方支付等功能应运而生。这些新应用在便利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使用户信息泄露问题日益凸显。

  纵观近来的电信诈骗案,正在申请助学金的山东学生徐玉玉,被骗子以办理助学金事宜骗走学费,伤心欲绝导致身亡;网传清华大学老师卖房后刚刚到账1760万元,就被骗子以涉嫌偷漏税款等说辞卷走全部房款……足可见,骗子对受害人的近期动态了如指掌,这绝非偶然,甚至让人有理由怀疑,信息买卖已成为一条黑色产业链。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不能是一句空话。骗子的“神通广大”,可能得益于技术漏洞,也离不开利益交换的“恩惠”。在个人信息“漏洞百出”的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对隐私保护的漠然,亦是一些部门、甚至受害人本身,对犯罪行为的放纵,进而自食恶果。

  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电信诈骗发案达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但破案率却不到3%。低破案率,意味着犯罪成本低,这更让骗子有恃无恐、逍遥法外。

  其实,严打电信诈骗,一直是警方重点。根据通报,2015年北京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900余起,制止损失6.2亿元。但由于不少电信诈骗案涉及运营商、银行、跨区域等多个环节,极大增加了破案难度。

  打击电信诈骗,除了增强严惩的决心,更要拿出治乱的底气。乱象的源头之一,便是运营商的不作为。

  根据《2015年度骚扰诈骗电话报告》,中国去年有290亿个诈骗电话呼出,平均每天呼出0.8亿个。面对电信诈骗,运营商应该履行监管职责,承担法律责任,确保电话号码的安全使用。

  而对于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要守好“转账”的最后一道防线:严打虚假身份账户,提高技术手段,规避系统漏洞。

  泛滥的电信诈骗,也为社会治理敲响了警钟,某些畸形的“金钱”观正蠢蠢欲动。

  根据媒体近期曝光的中国多个“诈骗村”,村民甚至以“骗不到钱”为可耻。尊崇礼义廉耻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新的危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匹配,让“不择手段致富”替代“勤劳致富”,在某些环境下成为一种新的诉求,甚至某种风气。

  作为“诈骗村”的领头人,地方官员的尸位素餐,需要严厉问责,才能为肃清电信诈骗提供保障。

  当然,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提高警惕,同样是防范诈骗的关键。有北京网友晒出短信:已累计中奖137次,资金共7260万元;获得苹果手机68部,笔记本电脑36台,轿车27辆……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中奖骗术,能屡屡得逞,正因它迎合了一些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根据北京警方的通报,清华大学老师被电信诈骗情况,警方已介入调查。而在几天前,徐玉玉案的六名嫌犯也已悉数落网。法网恢恢,昭示了挑战法律必然承担后果的铁律,严整电信诈骗,监管、防范一个都不能少。(完)

  • 上一篇:大力建设“公交都市” 北京仍将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
  • 下一篇:京津冀16个国家级开发区聚亦庄揽全球“麒麟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