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流动美术馆43个街乡全覆盖
北京晨报记者近日从2018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朝阳区进一步完善“3+1”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打造朝阳区15分钟文化服务圈,让朝阳群众出门15分钟内,就能读书、看演出、看展览、参加文艺活动。市民还可直接通过微信预约自助借书还书,48小时内获得免费配送服务。
常营文化中心2019年开建
近年来,朝阳区打破传统的“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格局,建立了“区级-地区级-街乡级-社区(村)级”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传统三级文化设施格局不同,朝阳区新增了地区级服务网络,作为“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补充。目前,垡头、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地区文化中心拉近了文化与普通市民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垡头和香河园居民深有体会。在外观酷似钻石的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内设电影院、舞蹈教室,大书柜上装满了书,展柜里还陈列着各种有趣的老物件。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设置了文艺工号、创业中心、多维剧场、创意图书馆、研修室等功能,覆盖周边香河园街道、三里屯街道、安贞街道、左家庄街道、和平街街道及太阳宫地区约40万人。今年上半年,垡头、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8场次、惠及1.2万余人次。
“地区文化中心是介于区级和街乡级中间的一级文化设施,能有效弥补原有三级服务网络的不足,是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亮点。”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了解到,豆各庄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常营地区文化中心分别在今年、明年进行建设,完成后将尽快投入使用。
据统计,目前朝阳区共有区级文化设施5个,地区级文化中心2个,街乡级文化中心43个,社区(村)级文化活动室511个,街乡文化中心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都达到100%。朝阳群众走出家门15分钟内,就能读书、看演出、看展览、参加文艺活动。“下一步,我们将照国际一流、均等共享的要求,进一步完善‘3+1’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美术馆可扫码浏览
社区流动美术馆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是“文蕴朝阳艺术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朝阳区通过线下社区美术馆、线上数字美术馆、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整合朝阳区公共文化资源,把优秀中国文化艺术送到社区家门口,打通朝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2016年至今,朝阳区共建设了57个社区流动美术馆,覆盖了全区43个街乡。在呼家楼、建外、孙河等街乡,一幅幅上乘书画作品装点着街区,成为一道道文化风景。而在八里庄、团结湖、常营等街乡,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室内流动美术馆则成为百姓身边新文化空间,构建起朝阳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空间体系。
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美术馆,社区流动美术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无所不能的渗透性。在空间上,社区流动美术馆基本都是因地制宜地建在了朝阳区大街小巷或者文化中心内,最大的500多平方米,最小的仅60多平方米。它们有的成为了文化墙,有的则是设备功能齐全的美术馆。
“我们建立了街区美术馆和数字美术馆两种形态。”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升级工作,使美术馆进文化中心、进文化空间,结合数字美术馆,打造文化综合体。另一方面,开发专门的线上数字美术馆,聘请艺术评论家为每幅作品撰写鉴赏文章,邀请专业播音员录制朗读音频,群众可以通过扫码就能在家门口随时随地学习了解中国文化艺术。”
微信预约借阅图书送上门
家门口可以看展览、欣赏艺术作品,那么对于那些不方便来图书馆的读者,想要在家门口就看到想看的书怎么办呢?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实现朝阳图书馆的办证、预约、交纳押金及滞纳金等基本服务,读者在微信上预约图书,将在48小时内获得免费配送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传统图书馆服务网络囊括了公共图书馆(室)430余家,年均接待读者450余万人次,借阅图书240余万册次。朝阳区还结合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运营能力的优势,建成了梦工坊馆、宸冰书坊馆、798尤伦斯馆、良阅书房馆、东亿产业园馆、三里屯馆、东区儿童医院馆、读聚时光馆8家社会化管理的城市书屋,解决了北京CBD和各艺术园区内公共阅读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扩大公共阅读服务的覆盖人群。
建立3144支群众文化队伍
目前,朝阳区在43个街乡共成立26家文联组织,同时培育建立了三里屯隔壁剧社、文联筑梦艺术团等3144支覆盖全区的群众文化队伍,骨干力量7.3万余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公共文化建设队伍,形成了“潮流音乐节”“森林演出季”“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春分朝阳”等文化品牌项目,覆盖全区的基层文化品牌“百花齐放”。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根据百个基层文化品牌创建工程的实施意见,完成十大类百个基层文化品牌的认定评审,培育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力大的文化品牌,建成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体系。同时建立朝阳区基层文化品牌档案,加强对基层文化品牌培育优化,完善品牌动态管理。”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创实验区晒出“最靓成绩单”
近年来,朝阳区围绕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力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国家文创实验区发起成立全国首个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成为全国首个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搭建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实施全国首个培育文化上市企业的“蜂鸟计划”,引进全国首个国家级版权监测中心平台,引进全国首个国家版权创新基地。
截至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企业总数达3.9万余家,上市企业88家,2017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776.1亿元。目前,国家文创实验区已成为中国文化企业最聚集的区域,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和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首都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引领区
“文化企业普遍是轻资产运营,传统的抵押贷款不适合文化企业。因此,‘融资难、融资贵’成了文化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扶持优质、成长性强的文化企业更好发展,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点。”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金融业务办理、投融资合作的需求,8月28日,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国家文创实验区投入使用。该中心位于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CN15号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面向有融资需求的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金融业务办理、投融资合作等一站式专业服务,并为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举办业务培训、项目路演提供专门空间和精准服务。
首批20家金融服务机构已集中入驻中心,为文创企业提供文创普惠贷、蜂鸟贷、创业快贷、银担通、税易贷等30余种特色金融服务产品。与此同时,国家文创实验区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服务文化企业的上市培育基地。
朝阳人才资源总量近全市两成
北京CBD创新发展年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论坛”昨日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一直以来,朝阳区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通过统筹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健全人才工作协同机制,努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截至目前,朝阳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34.1万人,接近全市的20%,其中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48人,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专家195人,朝阳区“凤凰计划”特聘海外高层次人才183人(创业类68人,工作类115人);共认定国际高端商务人才203人,其中商务精英63人,青年英才140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八支重点人才队伍发展迅速,其中文化创意人才19.79万人,占全市的五分之一。朝阳望京国际人才社区作为北京市四个首都国际人才社区试点之一,正成为首都国际化人才战略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