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要求,2017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会同东城、西城、朝阳、海淀、昌平5个试点区和11个市级部门,试点差别化创新任务,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精准服务。试点经验将在全市各级基层政府复制推广。
目前,各试点区根据各自情况,各有侧重,试点工作进展良好。例如东城区坚持“精准施策”,侧重政策解读,辅助核心区精细化管理;西城区强化“红墙意识”,在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上做文章;朝阳区则聚焦营商环境,注重将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协同推进;海淀区则将政务公开与科技创新融合,创新服务实现“扫码即办”;昌平区则着力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据介绍,本市下一步将深化基层政务公开试点成果,推广“标准示范”“服务示范”“创造示范”。市政府办公厅将在全市各级基层政府复制推广试点经验,通过“标准示范”,补足基层政务公开短板。
“企业、群众信息需求最集中的地方在基层,实现政务公开的‘精准服务’,是全市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努力方向。”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基层政府从“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转变,从“标准规范”向“精准服务”提升,通过“服务示范”回应群众、企业需求。本市还将“创造示范”,通过基层政务公开服务典型做法评选,挖掘基层政务公开创新点、闪光点,激发基层一线积极性。
试点亮点
东城区:便民“精准施策”
在东城区,市民打开“市民随手拍”手机APP,可以通过照片、视频、语音、文字等随时随地举报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等行为,上传到东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的问题将由中心下派到专业部门处置,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举报、受理的移动端上报。市民还可在APP上实时追踪最新进展,不满意可直接“差评”。据悉,截至7月初,平台共受理2148件举报问题,处理完毕1793件。
市民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实时查询菜价变动信息,先“比价”后购买。蔬菜零售企业可获取分段统计数据,合理调整销售品种和数量。菜价波动有了预警,还能提示监管部门对应施策。此外,东城区开通了食药监管系统“你点我检”信息互动平台,百姓“点”需求,政府“检”质量,网上“看”结果。
东城还推出了“家门口的提案屋”,开通公众参与大数据平台,征集分析居民对街巷整治的意见建议,鼓励居民人人参与社区治理。
西城区:畅通问政渠道
今年6月21日,区政府常务会召开,首次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直播政府会议,吸引居民关注共同决策。会议直播开始仅16分钟,就收到了第一条网友评论:“政府开直播也算进步不小,政府议事工作透明了,决策应该会更严谨,百姓围观也更有看头儿。”据统计,当天有1.8万人次通过“北京西城”政务微博观看了视频直播,转发及评论50余条,直播获得近150余名网友点赞。
此外,政府向公众报告工作大会,也已经成为西城区的长效机制。区政府负责人向居民代表面对面报告民生实事进展,开展互动问答交流,引导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
朝阳区:推进“互联网+政务”
今年7月,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试行错峰、延时服务,对于高频办事事项,工作日延长对外服务2小时。
朝阳区还开通了政务服务网及“朝阳区政务服务”微信公号,企业可通过网站在线申报、网上预约、办件咨询。
朝阳区还推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串联核发工商执照、公章刻制和发票申领三个环节的“一窗式服务区”等措施,只用5个工作日,企业就可一窗领取执照、公章及发票。该区优化水、电、燃气报装流程,企业申请新装、增容、新建、扩建等相关业务,只进一门,仅需15个工作日,就可办齐水、气、热、电、通讯事项。
海淀区:创新服务“扫码即办”
海淀区推出了“码上办”,很多服务可以“扫码即办”。比如中关村创业大街通过“码上办”实现了政策咨询交流少跑路、社会化服务产品购买少跑路、业务办理少跑路。
企业档案“容e查”服务,率先将人脸识别技术与排队取号系统相结合;“海淀工商企航直通中心”,通过微信小程序接入实时音视频技术,打通政府单位、企业、跨部门沟通办事的全流程。为了给创业提供方便,海淀还率先设立了“创业会客厅”,打造一站式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昌平区:点手机可享16项政务服务
“北京昌平”政务APP集新闻资讯、网上办事、网络问政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点击手机,即可享受预约婚姻登记、生育服务证办理、医疗挂号等16项政务服务。
昌平区推行“五步工作法”,通过收集整理、上报通报、调查办理、督办落实、反馈回复,确保网络发声有回应、网下工作见实效。
昌平区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搭建“人人实验”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由单一享受政策和资金支持向便捷获取信息资源的延伸。同时,整合多方信息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数据资源,全面采集城市体征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