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社 摄影:贾天勇)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 杜燕 )随着写有“官园市场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八日闭市”白色封条交叉贴在大门上,28日19时,位于北京市西二环官园桥西南角、经营20年的官园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官批”)永久性停止营业,成为北京市西城区最后一家闭市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也是今年北京市疏解提升159个市场中的一个。
“来来来,十块钱两件儿!”“一件儿不留了啊!”……在阵阵甩卖声中,今年46岁的吴上军一边儿卖着囤货,一边儿整理着货品。
16岁时从老家安徽合肥来到北京的他,在读书几年后开始从事服装生意。“最先在‘动批’干了一段时间,1998年‘官批’开业,冲着摊位租金便宜,就到这里来了。”吴上军在北京多个批发市场共拥有十余个摊位,其中“官批”有四个,主要售卖服装以及围巾。他称,闭市后将会到全国看看,了解一下行情动态再决定去向。
主要售卖儿童服装的陈媛算是“官批”的新租户,两年前“转战”至此。从今年9月初,她就开始在朋友圈“甩货”。对于前来购买服装的顾客,她总会说上一句:“加个微信,新址开张了发给你地址。”
看着市场大门贴上封条,她凑近拍照并合影,“货还是自己的,再换个地儿卖,或许就直接在网上销售了。”
“动批”“大红门”“官批”……京城市民熟悉的诸多市场渐渐成为历史。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已累计疏解提升了上千个市场、上百个物流中心。2018年,北京将疏解提升市场159个、物流中心17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已疏解提升市场112个、物流中心15个。
此次闭市的“官批”,1998年开业,总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属于小商品批发市场,容纳摊位1000余个,日用百货、文具玩具等种类齐全。
闭市之日,市民们扎堆在日用百货区挑选锅碗瓢盆等。今年63岁的于秋英表示,就住附近,“天意”“官批”等小商品批发市场相继关闭,真担心今后附近买不到日常小物件。
这样的担心早有解决方案。在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北京不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以“撤一补一”的原则,确保便民服务功能不受影响。
2017年,北京疏解提升市场241个,包括动物园地区12家市场、大红门地区45家市场等。同年,北京建设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210个,其中近四分之一是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补建网点。
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委员会主任袁利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西城区将有一批“小物超市”亮相,提供百姓生活使用频率较高的100至200个品类商品,如书包文具、发卡皮筋、锅碗衣架等,这既避免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货品堆积带来的各种环境脏乱和安全隐患,又能满足周边居民的细微生活需求。
此外,她透露,西城区近三年将累计建成30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实现居住区每平方公里至少形成一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的目标,让市民购物更加方便、省力。
疏解腾退的空间如何利用?昔日的西城区动物园地区天皓成市场转型成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疏解后的丰台区大红门批发市场打造全新时尚生态圈……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孙硕指出,该区曾是北京区域性批发类小商品市场最集中的地区,去年8月31日万通小商品市场关门、9月15日天意市场闭市、11月30日“动批”完成疏解,加上此次“官批”闭市,西城区彻底告别区域性批发市场,“未来这片地区将打造成为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和专业服务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