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代码中心今天发布的《2017年度北京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市机构数量突破163万个,同比增长11.6%。2017年本市新增机构数量20.3万个,同比减少10.5%,这也是自商事制度改革后首次出现新增机构负增长。制造业和仓储业均在城六区实现“零增长”,批发和零售业近5年内新增数量出现首次下降。
《报告》显示,在疏解整治工作中,一些禁限目录相关的行业得到有效抑制。如2017年制造业机构数量和新增数量实现双降,新增数量首次不足百家。仓储业新增数量从2014年开始迅速下滑,机构总量较2016年也有所减少。2017年,制造业和仓储业均在城六区实现“零增长”。批发和零售业机构,近5年内新增数量出现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占制造业和服务业比例逐年上升,分别达到三分之一和一半的比例;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机构规模持续扩大,新增机构在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潜力突出;科技服务业日均新增238家,“三城一区”所涉及的区域新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
北京市机构总体分布和新增机构分布最集中的是朝阳区和海淀区,南部新城区新增机构数量规模超过北部地区。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特征明显,分别表现为核心区覆盖70%以上的部委机构和部分地区外资机构占比突出。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欣欣向荣,表现最突出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艺术类机构,增长速度最快;科技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业出生率逐年上升。
高精尖类机构的数量和占比规模逐年扩大,新增机构在昌平、怀柔和南部新城新增机构数量集中。2017年北京市高精尖机构数量55.2万家,占全市机构的比重为33.9%,超过三分之一。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的高精尖机构数量领先于其他各区,共占全市高精尖机构的50.6%。(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杨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