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里了解什么是四合院,在胡同里体验什么是老北京文化。昨天,位于东城区东四四条77号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东四胡同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里虽然没什么价值连城的“国宝”,但展出的水缸、衣柜、老构件这些居民家的“传家宝”让胡同博物馆更鲜活、淳朴、接地气儿,博物馆本身的三进四合院也成了活的“教科书”,为人们演示了垂花门、影壁这些四合院的讲究。
免费开放还原老北京胡同印记
走进东四四条77号,过了雕花影壁,一丛翠竹下几尾红鱼游动,清澈水面倒映出立柱回廊。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告诉记者,东四四条77号院主体建筑于1940年左右建成,曾是东四派出所的办公驻地,是非常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基本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完整结构。“整体建筑是砖木结构,共有28间,这里说的28间并不是28间房,而是由屋内柱与柱的间距为计量单位形成的‘一间’的叫法。”
将原来的派出所改建成博物馆,前后大约经历了5个多月。张志勇说,为了让博物馆成为活的四合院“教科书”,在修缮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建筑形式,每件拆解下来的构件按照顺位编号、对位排号,按照古法进行修缮。“比如一进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这样的标语我们都留下来了,因为修旧如旧没有一个时间的标准,我们要呈现给大家的就是过去的胡同印记。”修缮聘请的专业顾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朱旭表示,本次保护修缮摒弃了过去“修旧如新”的观念,要让建筑呈现原来的古朴风貌。
五个展区四合院中看“传家宝”
东四胡同博物馆共分为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等五个展区,在这里,观众可以戴上耳机,听听走街串巷叫卖北京小吃的吆喝,听听隆福寺庙会车水马龙的喧闹,听听飞翔于蓝天白云间鸽哨的悠远;可以走进“印象瓦舍”,穿梭在一片片或古朴或剔透的北京民居的瓦片之间体验“梦幻”般的感觉(见上图)。
在历史文化实物展区中,展示了很多种类的东四古老的物件,福康安府的金丝楠木荷叶墩、博缝头、古老建筑构件及嘉庆二十二年老城砖。张志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东四街道周末卫生大扫除中“打扫”出来的宝贝,“我们将这些老构件一一清理,不让它们继续埋没而是‘请’进胡同博物馆,展示胡同的历史。”
在博物馆中,很多都是居民主动捐出来展示的“传家宝”,例如刚进门摆的大水缸,借展人段瑞鹏就住在东四八条社区,家里的三个大水缸通体黑色,上面雕着荷花、狮子头等花纹,是爷爷曾经放在院子里养荷花用的。“那时候这三个水缸一字排开摆放在院子里,后来水缸给了我父亲,一直传到我这辈儿。”段瑞鹏说,曾经有外国游客想买下这三个水缸,但被他婉拒。“这是中国人经历了多少年留下的东西,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而这次东四胡同博物馆开馆,段瑞鹏二话不说,就把家里这三个水缸和两个石门墩搬来放到博物馆借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的胡同,了解前辈们的生活日常印记,我特别高兴。”
设二维码扫一扫了解胡同历史
张志勇说,东四胡同博物馆其实是索引,活的“博物馆”可以延伸到东四三条至八条。“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崇礼住宅、宝泉局东作厂、恒昌瑞记、绵宜宅、四大恒基本都可以在东四三条到八条找到。”
“未来,我们将设计几条探访路线,比如胡同知识文化探访路、国学文化探访路、门楼文化探访路等,给感兴趣的游客呈现不同的胡同知识。”张志勇说,今后还将给院落设置二维码,游客只要扫一扫就能了解胡同院落的历史。
据介绍,截至目前,东四街道拆除违建1.6万余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300余处,其中封堵了东门仓胡同的30余处开墙打洞,保护了600年的南新仓仓墙。下一步,东门仓胡同将会建成一处约9米宽、500米长的“休闲文化公园”。明年年底前,东城区东四三条至八条胡同外立面将完成提升修复工作,到2020年,这片区域内的院落内外都将实现整体提升。
提醒
本周末和下周末博物馆均开放
东四胡同博物馆免费开放,原定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点到17点,周末及法定节假日闭馆。昨天,北京晨报“早点新闻”客户端推送了东四胡同博物馆开馆的消息后,不少网友反映由于平时上班,只有周末有时间,并希望能带着孩子来这里感受老北京风情,记者立即将此情况反馈给东四街道办事处。东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市民对东四胡同博物馆的关注,街道决定本周末和下周末博物馆均开放,以后周一、周日及法定节假日闭馆,周六和二、三、四、五正常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