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河底污泥吸到船舱内,像淘米一样淘洗干净,再重新注入河道。最近,这样两条洗泥船驶入凉水河开展作业。与传统的机械清淤相比,这种新技术的污泥外运量减少98%,同时也避免对水生动植物的破坏。短短四个月时间,自旧宫至亦庄长达10公里的河道都被清洗干净。
10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亦庄滨河森林公园。穿过大片绿地、花毯,宽约百米的凉水河展现眼前,一大一小两条船正在河面缓慢移动,这就是新引进的洗泥船。
“要彻底净化河湖,不但应截流外来的入河污水,还要清理河底的淤泥,防止污染物从底泥泛入河水。”项目负责人董邦敏带记者来到船头,只见一个箱体倒扣水中,正源源不断把河底的淤泥吸到船上来。泥和水经过扰动,不断翻滚、碰撞、摩擦,有机质和无机颗粒就渐渐洗脱分离,最后再投加药剂,进行絮凝沉淀。“洗泥船应用的新技术叫做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简单点儿说,它的原理和淘米类似。”
淘洗干净的砂砾会原位注入河底,而富含有机质、氮、磷的黑泥被过滤出来,单独存储消纳。记者注意到,洗泥船所经之处,底泥颜色从深灰色变成了黄褐色,水质也变得清澈见底。
据介绍,这样一台大型洗泥船,每天能洗净约1000平方米的淤泥。而在一些水位较浅的河段,小型洗泥船就派上用场了。在凉水河紧锣密鼓地施工四个月后,如今,从旧宫至亦庄长达10公里的河道都被清洗干净。第三方监测显示,底泥中的有机质减少了97%,总氮、总磷分别减少了68%和23%。
此前多年,要对付黑臭的底泥,往往要开展大规模的清淤工程。“在一些狭窄河段,大型机械设备常常施展不开。”凉水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即便机械能够进场施工,挖出的污泥量也往往高达几十万立方米。要消纳这么多黑臭底泥,费用高昂;要装车运输,也存在道路遗撒、扬尘的可能性。而洗泥船需外运的污泥量,仅为机械清淤的1/50。
更为重要的是,机械清淤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甚至让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洗泥船则几乎能避免对水生动植物的破坏。“洗泥船作业结束后,我们本打算人工种植‘水下森林’,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让董邦敏感到惊喜的是,随着河水变得越来越透亮,光合作用增强,沉水植物居然恢复了生长。篦齿眼子菜、轮叶黑藻、穗状狐尾藻、金鱼藻等,足有十余种。
今后,像这样的洗泥船还将陆续驶入南护城河、北运河等,改善河流水质,守护京城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