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日电 (记者 尹力)北京冬奥组委于2日举办面向高校开放日活动暨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张家口学院等10所高校以及延庆区体育局成为冬奥组委首批认定的培训基地。
当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120名教师和学生代表走进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区,以及在工业遗存上建立的北京冬奥组委总部。
教师和学生代表分组参观了北京冬奥会赛区规划沙盘模型、首钢工业园区发展历史展览、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情况系列展板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认为,北京冬奥组委的首钢办公区风景如画,充满生机,很多建筑富含创意。在这里筹办2022年冬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典范。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表示,面向高校举办开放日活动,目的是让广大师生走进冬奥组委总部,了解筹办工作进展情况,感受首钢作为总部办公区的文化魅力,扩大冬奥会宣传和参与覆盖面,落实“共享办奥”理念。
开放日活动后,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首批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提到,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办奥”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等培训基地的优势,深化奥运会知识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加大专业人才开发和培养力度,在满足冬奥会办赛需要的同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并为冬奥会主办城市留下宝贵的人才遗产、人文知识遗产。
据了解,北京冬奥组委首批挂牌的培训基地共11家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张家口学院、延庆区体育局等。这些单位均已经与北京冬奥组委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项目。例如,清华大学开办了面向筹办人员的冬奥会赛事硕士研究生班;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向冬奥组委输送了一批前期志愿者;北京体育大学承接了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培养任务,并参与了《冬奥会竞赛项目知识读本》等培训教材编写工作等,为冬奥会筹办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全面深化人才工作,注重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统筹推进冬奥会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制定发布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统筹国际国内两类人才资源,加快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冬奥组委已经先后引进20位外国专家,抓紧开发3400名竞赛组织和赛道作业专业人才,建立3000余名国内技术官员和赛道作业人员储备,启动前期志愿者招募培养工作,并将与28所高校合作招收培养1000名赛时实习生。
闫成表示,组委会注重引进国际优质的学习资源,建立奥运会知识管理(OGKM)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比如,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实施北京2022学习战略,与国际残奥委会合作实施残奥会卓越计划,在每个赛季都派出大量业务骨干到境外参与实战培训,提高了筹办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办赛能力。
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不断深化,北京冬奥组委还将陆续挂牌和建设一批培训基地,拓宽社会各界参与办奥的工作渠道,汇聚各类人才的智慧力量,共同办好奥运盛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