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于立霄)在北京中关村,有依靠资本驱动迅速占领市场、发展壮大的企业;也有精耕细作、厚积薄发,保持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企业。“快”与“慢”,构成了中关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3月,小米公司CEO雷军登上了全球知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封面,成为第一家登上《连线》封面的中国企业家。此前,雷军还登上了《时代周刊》《福布斯》等多个全球知名杂志的封面。
而吸引全球知名媒体报道雷军的原因是,雷军创办的小米公司发展速度异乎寻常的快。
2011年9月,成立仅1年多的小米首次对外预售手机,34小时卖出30万台。而最火爆的苹果公司iPhone4手机,首日销量也不过60万部。
成立不到3年,小米年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放眼全球,小米的业绩也足以创造历史纪录。小米自成立以来,每次融资都使其估值成倍增长,从成立之初的2.5亿美元,飙涨到45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企业。
像小米一样快速发展的科技公司还有滴滴出行公司。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正是看中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约车”的巨大潜力,以80万元起家,在一家仓库里创办了滴滴。
然而,仅用了4年时间,滴滴出行已拥有超过2亿用户,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估值超过165亿美元。
眼下,中关村一共有40余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包括小米、美团点评、滴滴快的、京东金融、乐视移动、神州专车、凡客、搜狗、爱奇艺等。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从全球来看,中关村仅次于美国硅谷,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第二多的区域。
在中关村,还存在着以京东方、地平线、科兴生物为代表的“慢公司”。他们在自己所属的特定领域里“慢工”出“细活”,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最能彰显“慢工出细活”的企业要数京东方。1993年,王东升带领北京电子管厂的员工自筹650万种子基金,创立了京东方公司,决心在显示屏领域大展拳脚,打破韩国、日本的垄断地位。
王东升说:“亏什么也不能亏研发。”多年来,京东方对技术研发一直保持着销售额7%的高投入,即使在2008年到2011年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京东方每年都会拿出十几亿的投入支持研发创新。从2007年至今,京东方研发技术人员增幅超过4倍,达到5000多人。
20多年来,京东方靠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液晶显示领域自主创新、稳步前行。2015年,京东方一举实现了全球业内新增专利申请量等五项世界第一。
像京东方这样在特定领域厚积薄发的公司,在中关村还有很多。2015年4月,北京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成立,“打造机器人时代的大脑引擎”是创始人兼CEO余凯制定的目标。余凯团队研发的产品是给日常生活的无数设备和产品装上“大脑”,让家居和汽车变得智能。
尹卫东和他领导的科兴生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聚焦于为人类消除疾病提供疫苗。而吴道洪和他创办的神雾集团,20多年来一直研发先进的燃烧技术,解决环保与节能的问题。
快公司也好,慢公司也罢,“快”与“慢”仅仅是这些成功企业的显性基因。快公司里隐藏着慢公司的特质,慢公司里蕴含着快公司的元素。“快”与“慢”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诠释着中关村企业的成功之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