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食品谣言“生生不息”? 业界在京探讨谣言传播路径和处理机制

时间:2017-04-10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2016年上半年,一家微博平台处理各类不实信息1290条,其中食品相关的谣言245条,约占总量的两成。谣言从何而来?如何处置谣言?今天,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科普专家、法律界等近200人在京共同探讨谣言传播路径和处理机制,引导公众走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需各界共同努力
今天,2016中国食品安全辟谣论坛在京举行,这一活动是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致辞中表示,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新媒体语境下,经常出现的网络谣言给广大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而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除了政府部门,还必须让产业、学界、媒体,以及最重要的消费者都参与进来。辟谣信息的发布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行政的发布变成让老百姓愿意听才是关键。
  国家网信办社会工作局副局长范小伟表示,抓好网络食品谣言发现、研判、辟谣和治理4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有力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谣言至关重要。这需要依靠广大网民,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努力形成谣言及时发现,行业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研判辟谣及时、处置谣言信息有力的良性局面,让辟谣信息“跑赢”谣言信息,真正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接下来的工作将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两方面开展,筑牢网络诚信根基。”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王洪兵表示,今后,该局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弘扬尚德守法正能量,及时求证,准确发布,不给造谣传谣者借道扩散的机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表示,近年来,大量食品类谣言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损害了企业声誉,也给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下一步,联盟官网将陆续推出谣言举报、网友互动等特色栏目,还将举办辟谣宣传与科普公益线下活动。同时,联盟将继续收集整理方便食品、饮料、农产品、保健食品等相关细分行业的谣言及不良信息,并定期进行发布。“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将‘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打造成食品辟谣的第一平台,成为中国食品品牌发展的推动者和捍卫者。
  
食品谣言约占谣言总量两成
  近年来,大量食品类谣言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影响着中国食品安全的舆论环境。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副总监尹雪赓公布了上半年微博处理食品谣言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微博共处理各类不实信息1290条,其中食品相关的谣言245条,约占总量的两成。典型的食品谣言包括“猪肉钩虫”“西瓜打针”“蒜苔蘸甲醛”“吃樱桃感染H7N9”“吃大盘鸡感染H7N9”。这些谣言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樱桃、西瓜的谣言每年上市期都会出现。
  老谣言“变种”此起彼伏,新谣言“科学含量”增强,为何食品谣言“生生不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分析食品谣言频发的原因有三:一是食品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高;二是食品加工业越来越倚重科技,普通民众对于食品的认知与食品加工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三是互联网的应用,使食品谣言的传播“没有死角”,而民众对于食品问题的焦虑心理,使得民众在接收到食品方面谣言的时候往往“宁可信其有”,先不寻求核实就转发扩散了,也导致食品谣言的传播速度特别快。
  食品谣言的危害和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法律对惩治网络谣言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更科学地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宋晓江表示,食品谣言是没有证据支撑、没有事实基础的一种虚假言论。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将分别根据不同情形,依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他建议研究并实施出台关于打击食品谣言犯罪的司法解释,从刑事层面对食品谣言犯罪保持一个高压的态势。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认定三大谣言
  会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流传较广的新一期食品谣言:“猪肉钩虫煮不烂、炸不熟、杀不死”、“纯净水呈弱酸性,饮用后会形成酸性体质,降低免疫力”、“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登上此次中国食品辟谣联盟的谣言榜。
  据悉,截至目前,联盟已发布了多次食品行业谣言榜,所选谣言均经过相关协会和联盟专家团审核,向公众澄清了谣言,传递了食品安全科学真相。下一步,食品辟谣联盟官网拟陆续推出谣言举报、网友互动等特色栏目,还将举办辟谣宣传与科普公益线下活动。同时,联盟将继续收集整理方便食品、饮料、农产品、保健食品等相关细分行业的谣言及不良信息,并定期进行发布。(完)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板启动 挂牌企业享中关村扶持政策
  • 下一篇:马连道将“升级”:茶叶批发等功能转移至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