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报告称“乡村中国”快速迈向“城镇中国”

时间:2018-12-20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 杜燕)《城镇创新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19日在京发布。报告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仅2013年至2017年间就有800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成为市民,“乡村中国”快速迈向“城镇中国”。

报告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重点探讨分析新形势下城镇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内涵、新亮点和新探索。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了追求品质优先和美好生活的新阶段。因此,城镇创新发展应做好从“地”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

《报告》提到,近年来,以“地”为核心的城镇化导致城市粗放式扩张,房价快速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不断上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居住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按照“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原则,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着重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住房政策的重点。

“要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城镇化发展由大城市为重点向城市群和特色小(城)镇并重转变的根本在于,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工作相结合,实现要素聚集、产业支撑、服务提升、城乡发展的有机统一。

报告还提出,要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引导人群随产业转移,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有效预防与治理“大城市病”。同时,要使“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表示,城镇化创新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形成产业、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实现小空间大聚集、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使产业的发展与城镇的创新发展相适应。(完)

  • 上一篇: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北京将建立完善“西学中”制度
  • 下一篇: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12月22日试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