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石景山区“两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答记者问。《石景山区分区规划(2017年-2035年)》草案公告在即,代区长陈之常在会上透露,石景山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为“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记者同时从会上获悉,国家冬训中心“四块冰”已全面建成,2022年冬奥会滑雪大跳台项目也将于今年底完工。
定位
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石景山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为“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根据分区规划,石景山区的发展目标为建设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创新引领、生态宜居、区域协同、多元文化交融、山水城市相融、产城发展共融,具有国际魅力的首都城市西大门。
根据规划,石景山将形成“一轴一带、多点支撑、组团协同”的城市空间结构。
其中“一轴”指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一带”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点”即重要城市功能节点,包括保险产业园、石景山园、新首钢园、长安金轴等。“组团”指东、中、西部组团,将以优化首都功能、延续历史格局和面向未来发展为重点,突出各组团功能侧重与职能定位,实现组团协同发展。陈之常说,“整体来看,西部的发展相对滞后,比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也是我们未来着力发展的点,包括五里坨、天台山这一带。”
基建
长安街石景山段打造“神州第一街”
记者从会上获悉,长安街西延跨永定河大桥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届时长安街西延全线贯通。
石景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长安街西延石景山段2018年已完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石景山分局局长徐咏梅介绍,这座跨永定河大桥目前正在建设中。
陈之常称,2019年对首钢、对石景山都有特殊的意义,“原来长安街到首钢东门就断了,2019年长安大桥开通后,长安街将穿越首钢厂区、跨越永定河大桥,一直到门头沟,这对于城和园的融合是个历史性、标志性事件。长安街的贯通意味着我们要抓住这条城市的主轴线,通过交通修补、生态修补、风貌修补,把长安街西延,特别是石景山段按照‘神州第一街’的风格进行打造,并且带动长安街南北两侧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整治。”
此外,近年石景山还将推进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S1线金安桥至苹果园段建设工程,建成永引渠南路、古城南街等道路,高井规划一路、北辛安路南段、锅炉厂南路东段力争年内开工。
冬奥
城区雪上项目滑雪大跳台年底完工
2019年,石景山区将加快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国家冬训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滑雪大跳台项目年底完工,老山冬奥项目训练基地落地,区体育中心改扩建项目开工,加快校园冰场建设。另外,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方案已获批复,也将正式启动规划建设。
陈之常介绍,“从去年开始,一直到2019年底,石景山区要先后开工和完成8座变电站建设,去年建了5座,今年要新开工3座,供电能力比历史上的总和翻一番。这都是冬奥带给我们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能力的巨大提升。”此外,今年石景山区还将推进冬奥赛区周边区域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冬奥特色城市服务和景观。
战略
减量发展建筑规模控制在5200万m2
陈之常透露,苹果园地区将来会有西部的大悦城,包括苹果园交通枢纽上端物业的开发,最终将整体连通首钢北区。“将来阜石路从东往西开,一过四环,石景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应该也是将来西部地区消费的增长极。”
此外,陈之常介绍,与以往的城市规划相比,本次分区规划最大的不同是落实“减量发展”的战略,有严格的底线约束,划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线“三条红线”。
比如城市规模上,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按照以水定人、以水定地的要求,城乡建设用地将从54平方公里精简到53平方公里,建筑规模控制在5200万平方米,人口在“十三五”时期按照统一部署,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在55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