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北京前门西河沿胡同不停车背后

时间:2019-02-14

前门箭楼奔西,有一条西河沿街。从东往西走,1000多米长的街巷里看不到一辆停靠的小汽车,视野别提有多敞亮了。

这条街不停车始于2017年6月。用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的话来说,这是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早在2012年,西河沿街翻修改造的时候,西城区相关部门就提出了机动车单行禁停的方案,可当时没落实下去。原因很简单:车主们不干。谁家不愿意把车停靠在自己家门口呢。可人人都这么干,胡同里就乱了套了。路两边最高峰停了100多辆车,人车混行,老人孩子出门没有安全感。

2017年,借着疏解整治的契机,西河沿街机动车单行禁停方案重启。给车主做动员工作的除了社区干部,还有一股新鲜力量:街巷理事会和街巷长。街巷长由大栅栏街道城建科副科长王俊礼担任,街巷理事会的10多人是在这条街上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街巷长出马,一开始也是“顶着锅盖挨骂”,但几次三番真诚地讲解政策后,车主们渐渐平息了不满情绪。

老街坊们担任的街巷理事们更不用说了,像理事长那保平那大妈,去街坊家里串两次门,好多矛盾无形中就化解开了。

由邻近的北京坊提供租金低廉的地下车位,2017年6月,西河沿街正式实施单行禁停。胡同敞亮了,车主们心里也高兴。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配合单行禁停,交通部门在胡同里安装了探头,机动车停靠超过15秒不走,就要挨罚。“头一年好几个车主都挨罚了,找我评理,说像接老人看病这样的,15秒怎么也不够啊。”张晨茜说。为这事儿,去年夏天,他和街巷长多次找区交通部门和街道反映,最终把15秒延长到了10分钟。

机动车禁停的问题解决了,还有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乱停乱放的问题。这时候平房物业发挥了大作用。每天,38名物业保安会沿街巡视,帮着把各家门前的车辆停放整齐,把共享单车搬运到划线区域。看保安们忙活,志愿者们也经常给搭把手。

不仅是停车,这两年社区推行的“垃圾不落地”、封堵开墙打洞、拆除违建等工作也都是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的结果。

“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程度越来越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加到社区治理中来。”在社区工作10年的张晨茜感慨道。以本社区为例,早些年,社区里的事儿主要是社工在忙。2004年城市网格化管理在全市推广,社区里首次出现了网格管理员;此后又出现了“西城大妈”志愿者团队、各类协管员、街巷长、小巷管家、平房准物业……

各类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也在悄然变化。例如网格管理员,曾经在环境治理上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这几年参与社区治理的人多了,发现问题的眼睛也多了,再加上微信等反映问题的渠道越来越多,网格员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在减弱。

“如何有效合理调配各种力量,是社区共治当前面临的一个课题。”采访中,有不少社区干部表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在实现对各类力量行之有效的“组团式”管理后,社区凝聚力会大大增强,社区建设会迸发出更强的活力。

  • 上一篇:北京延庆文明实践站成乡村振兴"加油站"
  • 下一篇:北京市表彰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优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