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北京不断以实际行动回答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课题,展示着大国首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作为首都,北京坚定做好“加减法”,认真用好“辩证法”,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最大限度激发着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潜力,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下,北京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紧紧围绕新版城市总规的新要求,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探索形成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城市更新发展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家重大活动牵引等历史性机遇,为北京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空间。抓住机遇、趁势而起,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必将为首都北京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千年古都,正在蝶变。即日起,本报推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关注发展前沿的生动实践,聚焦改革创新的有益经验,展现京华大地以矫健步伐奋进在新时代,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昂扬姿态。
北京海淀中关村,处处是“科技宝藏”:2.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36家上市公司、80家“独角兽”企业扎根于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云集。
这里孕育着惊人的创新动能。据中关村管委会近日披露的年度成绩单,中关村2018年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高精尖”产业总收入占比达七成以上,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一批前沿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众多“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让中关村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创新热土。
产业聚集 打造全球AI创新高地
迈进北京旷视科技公司的展厅,最新潮酷炫的AI(人工智能)展示场景琳琅满目,这让初次到访的观众啧啧称奇。
“城市大脑”大屏前,系统可以从人群中智能捕捉到你的神情和动作,遇到可疑人员便会及时抓拍提醒;在便利店,顾客不仅可以刷脸支付,热力分析系统还能判断哪个货架东西卖得最快,为商家提供补货提醒服务……这家扎根中关村七年的AI视觉行业企业,在中关村得天独厚的创新发展氛围中,迅速成长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
从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出发的旅客,有机会体验一条“特殊”的安检通道。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智能旅客安检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旅客人、票、证三合一核验。进入行李安检区后,它还能“刷脸”进行“人包绑定”,避免行李被误拿。这套高科技系统不是舶来品,而是由首都机场和商汤科技联合研发,至今已在T2航站楼试运行超过半年。
北京AI企业中还有众多佼佼者,同时全国半数以上的AI骨干研究单位也聚集北京。依托众多AI企业的聚集式发展,北京无人驾驶走在了全国前列,8家企业、56辆自动驾驶车辆累计完成测试里程超过15万公里。
人工智能,早已成为中关村的一张金“名片”。全球知名创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近日发布的全球AI百强榜单上,有6家中国企业入选,其中5家都在中关村。“中关村正逐步成为全球AI创新高地!”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的话掷地有声。
机制突破 提升原始创新实力
不只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关村在集成电路设计、5G移动通信、液态金属增材制造、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等领域同样大放异彩,一批关键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让全世界瞩目。
海淀公园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巍然挺立,1.6万平方米的巨大空间里,是一个“浓缩的中关村”。寒武纪商用深度学习处理器、百度无人驾驶平台、航材院石墨烯材料制备、京东方柔性显示屏、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都堪称各自领域的尖端研发成果。
在翟立新看来,中关村始终走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最前沿,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这是其原始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密码”。
“这下我们可以在北京和上海多招些优秀人才了!”从事芯片领域创业的忆芯科技研发副总裁薛立成感叹。不久前,公司刚刚收到中关村发放的20万元研发费用支持资金,他深知,多招一名研发人员,就能让公司的研发迈进一大步。
在中关村,不论是独角兽还是科技小微企业,都有敢投入、多投入的魄力。
从2016年起,中关村面向全球开展了前沿项目的挖掘和培育工作,给予前沿硬科技企业研发资金支持,去年还出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国内首个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企业有科研投入,就能按研发投入比例获得一笔数十万元的研发补贴;在项目筛选和监管上,中关村也大胆创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一举打破了前沿创新技术不被常人理解、难以通过国家科研项目评审获得经费扶持的尴尬。
中关村管委会近年来还先后出台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电路等10个细分产业政策,支持了155个高精尖项目,覆盖所有16个分园,截至目前已拨付支持资金8.39亿元。另外,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贷联动、“国际人才20条”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试点,让中关村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促进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要素加速汇聚融合。
新闻链接
北京创新企业每天增199家
北京持续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远非局限于中关村。“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增长25%,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5%。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获悉,北京正在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引导各区、各园区聚焦主业、差异化发展,并建立“高精尖”产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潘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