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回归奥林匹克大家庭,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40年后的今天,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认为,举办“双奥”是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离不开国家实力的强盛和全民的支持。如果多年之后回望,这两场盛事将为北京乃至中国留下丰厚的遗产。新京报记者黄哲程邓琦
北京优势
“双奥之城”是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
新京报:北京用了不到40年成为“双奥之城”,由哪些因素促成?
蒋效愚:北京“双奥之城”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双奥之城”的辉煌。
促成“双奥”这一成就首先离不开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增长是举办奥运的基础,国际地位提高、话语权增强也是推动因素。
同时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新京报:北京办冬奥目前也存在一些难点,比如秋冬季空气质量较低,如何应对?
蒋效愚:绿色奥运的理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到了贯彻。现在筹办冬奥会,绿色奥运的理念一直在延续。这几年北京PM2.5逐年下降,去年创历史新低,证明空气治理卓有成效。
造福百姓
让青少年从小热爱冰雪运动
新京报:您曾经说,举办冬奥会老百姓受益最关键,这种受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蒋效愚:一方面体现在全民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更加丰富,更加大众化、基层化、常态化。
通过举办奥运,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更深了,我们不再仅仅关注金牌,而是关注全民、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变化会给老百姓带来更长久的积极影响。
新京报:为什么说推广冬奥的关键在青少年?
蒋效愚:推广冬奥的重点是在青少年中打好基础,只有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冬奥知识,广泛开展冬奥运动,才能增强冰雪运动人口的根基。让青少年从小参与、热爱冰雪运动,每个人都有冰雪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运动方式的选择,这对我国今后改变整个竞技体育“夏强冬弱”的布局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
“双奥”将留下丰厚物质精神文化遗产
新京报:您认为这两场盛事将会给北京乃至中国留下怎样的遗产?
蒋效愚:举办“双奥”会留下丰厚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
首先是时代遗产,“双奥”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划时代的时代符号,标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变迁。
其次是历史遗产,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历史标记,标志中华民族从自卑到自谦到自信的历史轨迹。
也有精神遗产,奥运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还有物质遗产,很多经典的奥运场馆,比如鸟巢和水立方,以及冬奥会的“冰丝带”,都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体育场馆设施史上的精品力作。
【同题问答】
1
新京报:奥运会在您的人生经历中是什么分量?
蒋效愚:奥运会的工作经历在我人生工作经历中大约占据四分之一,是我一生事业的最后一个阶段。奥运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2
新京报:距离冬奥会还有1000天,您现在是什么感受?
蒋效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现在我们用一种更加平和、成熟的心态看待冬奥会的举办。有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验,冬奥筹备工作更加从容,效率也更高。
3
新京报:设想下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刻,您会在做什么?
蒋效愚:我应该会在观看开幕式,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我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推广冬奥的重点是在青少年中打好基础,只有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冬奥知识,广泛开展冬奥运动,才能增强冰雪运动人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