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起,虹鳟鱼成了怀柔美食的一大金名片。渔业养殖虽然能带动民俗旅游发展,但同时会对环境带来一定污染,尤其是投喂饵料所引起的水质下降。近日,该区将养殖环节向外转移,本地仅保留育种和销售环节,以此实现守护一方绿水、满足食客需求的双赢。
雁栖不夜谷是京郊民俗旅游的兴起地之一,如今很多民俗户都不直接养鱼了,改为建设“保鲜池”,四四方方的大池子里,养着五六十条虹鳟鱼、鲟鱼,随吃随捞,没了再进,但不投喂。民俗经营主体都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尾水达到排放标准。“保鲜池”已在怀柔民俗接待场所广泛覆盖。
这几年,为了守护一方绿水,怀柔区全力腾退规模化渔业养殖,以此减少对河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琉璃河为例,今年,河流沿线10家养鱼场全部关闭。
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养殖管理科科长张振兴介绍,在腾退渔业养殖的基础上,为了兼顾民俗旅游需求、也为了延续怀柔虹鳟鱼、怀柔鲟鱼的美食招牌,该区推出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养殖销售模式。怀柔生产优质冷水鱼苗种,销售到外埠养殖商品鱼,再通过低温保鲜的方式返回怀柔餐桌。这种让鱼游出去再游回来的模式,既保护了一方绿水,也满足了食客需求。
目前,怀柔区正在对5家渔业养殖公司进行全方位提升,预计6月完成。提升后的5家渔业养殖公司将一改往日粗犷的养殖模式,实现循环水养殖种苗,同时尾水达到排放标准。种苗成活后,运送到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规模化养殖场,待种鱼达到食用标准后进行回购。物流使用低温保鲜运送方式,让鱼在运送过程中处于“半休眠”状态,待运到“保鲜池”后,又能恢复活蹦乱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