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13日电 (记者 于立霄)《海淀区消费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简称《行动计划》)5月13日发布提出,到2021年,海淀区总消费规模力争突破1万亿元,在全市占比达到30%左右,区域商品和服务供给显著增强,消费需求显著提升。
在《行动计划》中,海淀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特色导向,提出了27项任务及48个重点工程项目。从消费供给、需求、空间营造、制度机制、环境保障等5个方面发力,大规模丰富商品服务,大举措繁荣消费市场,大幅度提升配套设施,大尺度优化消费设施布局,大力度改善消费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强劲动力。
《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为五大部分:一是增加供给的“十大行动”。突出海淀特色,关注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夜间经济、新零售、民生服务、国际消费区、第三方服务、健康养老、体育等十个领域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级提升。
――科技消费头雁行动提出,要充分发挥海淀的科技优势,出台科创应用场景建设计划,加快5G商用步伐,助推新技术及产品扩大销售规模。
――教育金名片行动提出,充分利用海淀区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科技优势,在在线教育、教育对外开放、研学旅游等领域重点发力。
――“+文化”消费腾飞行动提出,着力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动力,推动科技、旅游、商业等各方面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夜间经济点亮行动提出,鼓励区属公共资源率先实现24小时经营,引导社会资源夜间开放,支持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建设。
――新零售领航行动提出,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京东、美团、58同城等消费领域知名创新型企业在海淀扩大新零售布局;关注互联网电商细分领域,支持新互联网消费场景及体验场景应用。
――生活性服务业提质行动兼顾基本民生需求和品质提升,提出继续加强便民商业服务综合体、社区商业e中心、品牌连锁店建设,推动社区商业便民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国际消费区打造行动则侧重于发展跨境电商、加大离境退税商店和免税店布局、提升商场酒店的要客服务水准等方面内容。
――第三方服务消费挖潜行动,一方面着力于提高海淀商务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引导企业和居民扩大优质专业服务消费;另一方面着力于发展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交易市场,壮大B端(B2B)消费体量。
――“康养海淀”促进行动主要关注和培育大健康消费市场,满足居民多层次健康消费需求,支持社会力量,打造一批高标准高品质服务和专业化连锁化经营的知名养老品牌。
――体育消费赋能行动以冰雪运动为突破,提出要通过增加品牌体验店布局、引进和举办国际知名赛事、大力建设体育场馆设施,推广冰雪运动等措施,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二是刺激需求的“四大计划”。从促进居民绿色消费、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居民消费预期四个方面,进一步刺激需求、释放潜力。
――绿色消费推广计划提出要在北京市新一轮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基础上,通过区级补贴引导消费者在海淀消费,并通过政府购买引导绿色消费潮流。
――农村消费升级计划关注我区富裕农民的科学消费问题,支持发展具有海淀特色的“农舍经济”。
――消费能力增强计划一方面通过落实个税抵扣、社会保障、最低工资等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通过引进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企业和人才,带动区域消费升级。
――消费意愿培育计划主要是通过各种消费活动刺激消费需求,通过消费体验培养消费新习惯。
三是优化布局的“六大工程”。聚焦环境能级提升,打造特色消费载体,重点打造“中关村大街创新服务消费走廊”,培育“北清路商务服务消费走廊”,提升“大西山-大运河文化旅游消费带”,通过差异化商圈经营,改造升级公主坟-五棵松商圈、万柳-四季青消费圈、五道口商圈,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形成“两廊一带多组团”的消费格局。
四是破解桎梏的“四大机制”。
――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机制是前提,结合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积极争取在文化、旅游、医疗、健康、金融等领域推动一批开放性举措、政策措施落地。
――完善商业配套空间保障机制是关键,通过制定商业设施规划、落实商业设施面积占比政策和统筹利用区内空间资源,为商业发展提供最基本条件。
――创新消费统计监测机制是基础,通过对消费数据的监测、分析和研究,将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优化金融服务消费机制是保障,既为金融产品消费保驾护航,又为扩大消费提供助力。
五是打造环境的“三大体系”。通过完善市场监管、信用奖惩、标准认证体系,更好地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诚信友好的消费市场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