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时间:2019-05-28

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营商环境的优劣与否,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石景山区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努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石景山区聚焦办理建筑许可、企业开办、纳税、获得电力、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登记财产等重点指标,协调推进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着力打造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优越的企业发展环境、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公平的诚信法治环境。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促使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助力企业发展。

■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按照国务院、北京市相关决策部署,石景山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加大统筹力度,加快对接进度,“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方面,石景山区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建设完成区级统一行政审批业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预约、预审、申报、受理、审核审批、办结全流程办。开发建设全区审批事项接件受理平台,实现与区政务服务审批平台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为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联办”提供有力支撑。全区14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在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方面,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石景山区大力推进“只进一扇门”及“一窗综合受理”,逐步提高政务服务驻厅事项集成度,推进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政务服务事项1465项,其中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977项,进驻专业办事大厅432项,1408项实现综合窗口受理,一门、综窗率均达90%以上。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试点,将原有5类综合窗口,调整为“工程建设类”和“综合服务类”2类综合窗口,逐步扩大窗口受理综合程度,率先实现“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

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方面,实行“一厅通办”、“一套资料办”等各类事项的全市通办,为办理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推进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和“全程网上办”清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资料完整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前提下,在网上即可办理或最多跑一次。通过事项梳理和优化流程,实现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或者“一次不用跑”。

■以方便群众为目标大力推进审批改革

石景山区以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增加透明度为重点,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登记、纳税等重点环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分析制约因素,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贴身更贴心的精准服务。

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办理建筑许可,使多个项目实现快速研究决策,建设单位取得综合实施方案的时间不超过15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用时4.5个工作日。充分利用全过程监督网上办事系统,对建设单位出让合同履行情况、符合规划情况、各类评价履行情况、施工图联合审查情况进行监督。对申报联合竣工验收企业,实行一对一解答、手把手辅导;多个项目当日取得电子施工许可证,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的目标。

区企业开办大厅实行“三区五办”工作模式,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提供全程网上办理和现场服务,全面实现新设立企业照(营业执照)、章(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票(增值税发票)1天全办齐,一次全办好,且实现全程电子化、零见面办理。

区办税服务厅全面落实“一厅通办”,完善办税服务厅建设,增设“注销清税专窗”、“个税专窗”,实现新办企业涉税事项一日办结,提供“一日领票”服务。积极实践“网上办税为主、自主办税为辅、窗口办税兜底”纳税服务新模式,全力推广网上办税服务,不断完善网厅操作流程,扩大业务范围,132项办税事项可全程网上办。在全市率先设立24小时自助办税厅,满足纳税人的自助办税需求,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及税收征管等基层服务事项集中到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按照“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同窗出证”模式,将窗口调整为一联办窗口4个、两联办窗口2个、三联办窗口2个、企业综合窗口1个,综合窗口数量增至9个。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采取即来即办方式,无需预约取号,实现交易业务100%进综合窗口办理。

石景山供电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持续提升客户用电体验,推出10千伏临时用电“三省”(省力、省时、省钱)和低压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专项服务,其中低压“三零”服务精减环节,压缩用时,确保平均接电15天,较2018年减少10天。保障中小企业在节约人力和资金的同时,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服务保障企业发展

石景山区立足全区现有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完善和修订“1+N”政策体系,加快促进冰雪体育、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及时掌握全区政策落实情况、实施效果,打造良好的政策投资软环境。

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抓手,以拓宽融资渠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编制《石景山区银行产品与服务手册》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包”,引导金融机构对驻区民营、小微企业给予各类金融服务便利,建立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扩大有效金融供给,改善融资服务,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台《石景山区鼓励企业上市发展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上市发展。

推进人才引育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力度。2018年全区共申报引进人才126人,其中日常申报引进61人,专项计划引进65人。加大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力度,全年为驻区企业申报办理4637人,总量全市排名第三。率先制定积分落户工作办法,专人专岗全天候为企业提供积分落户咨询解答服务,全年142人取得本市积分落户资格。二是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落户北京“侨梦苑”,聘请首批十位海外院士专家与在京企业、高校、医疗机构等十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建立分站。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青年领袖论坛,获得首都科技志愿服务站、海外院士工作站、首都院士之家授牌。2018年12月,北京首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在石景山区揭牌,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拟以“基地+园区”的合作模式,推进基地建设。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按照“租购补并举、以租为主、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长期租赁等方式建设筹集房源。以配租人才公租房为主、配售共有产权住房、发放人才租房补贴为辅,服务保障人才多层次住房需求。落实购买型住房保障机制,在玉景阳光共有产权住房项目中调配出39套房源,面向在区工作的非京籍人才配售。

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完善“纵向集团、横向学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格局,大力推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加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具有优势的区域教育品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动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共享。

■以精准服务为手段营造新型政商关系

石景山区深化落实“服务包”制度,积极开展“一对一”走访企业活动,为企业送上普惠式服务包。2018年共组织5次大走访活动,收集汇总118家企业提出的320个问题,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区领导一对一。全区四套班子23位区领导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向前一步、深入企业为73家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实现服务零距离。

处级领导点对点。21个经济及相关部门的117位处级领导“点对点”服务117家企业,转被动服务为主动问需,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持续推动落实服务企业事项。

楼宇专员面对面。设立楼宇首席服务员和首席联络员,依托楼宇工作站面对面收集企业需求,利用大数据平台向相关职能部门派单,确保楼宇内企业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处理解决。

服务管家解难题。落实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及时对接企业相关需求,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忧纾困,针对反映普遍的共性问题研究制定专项政策,个性问题每月反馈进展情况。

数据平台全覆盖。搭建“企业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着力构建线上与线下融合、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不断织密服务企业网络,持续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性、便利性和可获得性,为企业提供普惠式综合“服务云包”。

  • 上一篇:通州潮白河畔添百亩亲水公园
  • 下一篇:北京朝阳区探索全链条文化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