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北京将在总计224个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0%以上。此外,北京还将结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市50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
此外,今年全市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将得到有效治理,门头沟、怀柔、延庆区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验收,完成全市16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5%的治理任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招标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308包,有三十多家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参与了垃圾分类等业务,促进了北京垃圾分类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开展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排放登记制度,搭建全市统一的调控核算平台、扩大垃圾分类收费价差、对减量进行以奖代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今后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创造了条件。
北京今年将完善垃圾分类价格机制,试点探索餐厨垃圾全量收费改革。在示范片区创建方面,将在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0%以上。
这是记者日前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作了关于“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具体来说,完善垃圾分类价格机制、试点探索餐厨垃圾全量收费改革就是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实行事企分开,开放市场,建立国有企业与社会企业公平竞争的机制。按照准公益性定位,研究基于市场的再生资源专营政策,以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投资政策,打开通道,欢迎社会专业垃圾收购等力量加入到垃圾分类当中来,使愿意参与、有能力参与、规范参与垃圾分类企业“进得来、收得着、出得去”。
成绩
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北京排第一
在北京,党政机关率先实施强制分类。
目前,北京已经组织相关区政府和街道,对接服务134家中央机关和650家二级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推进118家市级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开展强制分类,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并组织实施。
社会单位、商业旅游人员密集场所和一些特殊场所也进行了垃圾强制分类。目前,包括1064个学校、271个医院、528个商超和446个旅游景点都已经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使馆区和外交公寓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外交官和家属积极响应和参与。
据介绍,2018年,北京顺利通过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国各省市的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考核,并取得全国第一的成绩。
今年,北京将坚持市、区级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引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覆盖。
目标
97%行政村生活垃圾今年将治理
2018年底,北京已经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总数达到100个,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达到30%,各区基本搭建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正在指导示范片区按照创建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居民参与率和强制分类覆盖率。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方面,门头沟、怀柔、延庆区作为住建部确定的首批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今年将启动验收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工作中,2018年底北京排名第六。
到2019年底,北京将在总计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0%以上。此外,北京还将结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市50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
张家明表示,2019年实现将全市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门头沟、怀柔、延庆区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验收,完成全市16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5%的治理任务。
难点
垃圾分类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张家明表示,北京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进程和制度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垃圾分类整体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共招标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308包,有三十多家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参与了垃圾分类等业务,促进了北京垃圾分类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开展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排放登记制度,搭建全市统一的调控核算平台、扩大垃圾分类收费价差、对减量进行以奖代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今后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创造了条件。
北京还建立了环卫专业运输和社区垃圾收集的有效衔接,打通垃圾收运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混装混运”问题。此外,北京正在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集中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已经完成选址,为今后替代低、小、散的非正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和收运队伍打下了基础。
但问题依然存在。
提高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量是实现垃圾减量的主要途径,其中可回收物作为垃圾分类的基本品类,具有废物和资源双重属性。张家明表示,由于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尚未实现真正“两网融合”,专业规范的回收企业与“低、小、散”游商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导致回收渠道不畅通,需要在垃圾向资源的转换过程中,城市管理和市场管理共同发力,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可回收物专营政策,在规范收运环节的许可方式,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设施规划、项目投资机制、运营管理模式,以及对分拣后形成的再生资源的市场监管政策等方面加以明确。
建议
“多排放多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
《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的目标。
北京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议,要抓紧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从制度覆盖转化为实际覆盖。要杜绝增量,新入住小区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大力实施以“干湿分开”为基础、简明可行的垃圾分类方法,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切实走出“试点成功、推广困难”的怪圈。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大对末端分类处理和中端分类收运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吸引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运营的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公共机构、物业企业等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监督检查。
要按照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完善源头登记和按量收费制度,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产生主体主动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
探访1
小区无分类垃圾箱居民称做“无用功”
昨日,家住草桥欣园四区的郭女士对记者说,她家里有两个垃圾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原因是小区的垃圾箱没有垃圾分类。“自己分完之后,还是会被混在一起拉走,自己做的是无用功”。
家住西罗园的王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小区的垃圾箱没有进行分类,全部混运。
“分类也没有用,拿到小区都扔进一个垃圾箱里。”王先生说,他家的厨房只有一个垃圾桶,没有干湿分离。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这个年纪的市民很多不了解垃圾分类理念,自己很难判断哪些东西是可回收的,更难分清厨余和其他垃圾。
家住新华里社区的陈先生发现了一个现象,楼下的垃圾箱上全写着“其他垃圾”。这使得他也无法进行垃圾分类。他说他们小区缺少物业,院内环境卫生由展览路街道办事处新华里社区负责。去年夏天,社区工作人员清理过一次楼道堆物,但过了没两个月又产生了一大堆杂物。楼下常年摆放着四个其他垃圾箱,因为不分类混装的垃圾在夏季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滋生蚊蝇。
探访2
垃圾分类点有专人引导倒垃圾“合格”可获积分
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一些小区做得比较好。
家住胡家园社区的居民房先生表示,自从推广垃圾分类以后,他家里就多了一个垃圾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
“小区里有垃圾分类点,每个点都有引导员,我住八号楼附近就有一个分类点,早上出门买菜把垃圾带出去,引导员检查合格就给记积分,能兑换各种生活用品。”房先生说。
新怡家园小区也用上了新型垃圾分类设备,物业清运人员李易表示,最直观的感受是工作轻松了,其他垃圾明显减少,再也没有“汤汤水水”往外流了,垃圾桶周围也变得干净整洁,每天将居民产生的其他垃圾运到垃圾楼称重再由环卫集团统一运走,厨余垃圾也有人专门负责清运。
调查
末端运输环节垃圾分类管理需加强
2019年4月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为配合“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督办,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在北京市16区内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公众进行生活垃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居民对分类投放不积极、社区分类收集不彻底,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看不到”在运输环节的垃圾分类,24.5%的居民明确表示“无论自己分类投放收集做得多好,运输的时候总是要混的,索性就不要分了。”对此,研究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垃圾分类转运、暂存和末端运输环节的分类管理,做到专车专运;另一方面,要做好垃圾分类全链条关联性的宣传指导,引导居民走出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误区,环环相扣一起解决垃圾分类困境。
有相关研究表明,垃圾分类运输的关键在于物流车辆和运输半径,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与生活垃圾收运网“两网融合”,是实现分类运输的重要步骤。而当前的“两网融合”工作还处在一个概念阶段,融合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研究认为,对垃圾分类运输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规范各相关单位或企业在垃圾分类运输环节的作业标准,提升其分类运输作业能力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调查建议,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展开:一是充分发挥垃圾中转站或垃圾楼的职能,缩短运输半径;二是大力推广垃圾直运、桶对车模式,减少中间运输环节的“二次污染”。针对两种不同方式,落实责任到各自相关主体,前者是负责转运和垃圾楼管理的环卫部门,后者是负责运输的垃圾处理企业或单位,各自担负起中间各环节的全流程化管理,奖惩明晰,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