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清华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日前在清华大学西楼社区小广场揭牌,来自清华园街道的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12支志愿服务队代表接受了授牌和授旗。当天,清华园街道开展了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
自海淀区4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清华园街道积极响应,充分借助清华大学学校资源,第一时间在9个社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起42支志愿者服务分队,涵盖文艺、医疗、体育、教育、一老一小服务等不同领域。这些志愿者中,一半以上是退休教师。
清华大学乐康屋志愿服务队以高龄老人互助养老为主,定期组织健身、学习、唱歌、跳舞、交流、师生联欢,邀请专家、学者作科学讲座,举办高龄老人科学论坛,成立科研组开展居家养老课题研究等,每年组织30多场次活动。成立6年来,服务队成为了清华园高龄老人的幸福乐园。
清华园蓝旗营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平均年龄78岁,他们大部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医科大学。蓝旗营社区是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教师住宅小区,常住的4000多人中,院士、著名学者近百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上千名。2000年,社区入住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格外大,居委会牵头成立了由小区内退休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每周一次义务为社区居民量血压、看病、做咨询,坚持至今十几年。
清华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成立,标志着这些志愿者队伍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他们都将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骨干力量。揭牌仪式上,清华大学老教授志愿服务队的代表吴贵生老师向全体志愿者发出倡议:愿所有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动中来,志愿服务活到老、做到老。(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