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随着现代乐舞作场《清平乐・大都吟》空灵缥缈的舞姿在舞台上悠然而去,“温故知心・铸魂逐梦”北京演艺集团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也正式落下帷幕。从5月1日到6月30日,两个月时间里,20部精品剧目在北京12家剧场演出46场,展现了京演集团十年积累的品牌与品质。
作为演出季的闭幕演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清平乐・大都吟》,以北京歌剧舞剧院的艺术家们为代表,展现了京演集团的创作者们如何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又勇于融合创新的创作理念。整部作品以传统国风样式、现代乐舞作场的形式多角度演绎文脉发展,让艺术在舞台上流动、鲜活起来。全剧共分五大章节,将《大都阙》《大都曲》《大都剧》《大都乐》《大都月》巧妙“联网”,展示了一幅“全景式”元代社会文化画卷。
现代乐舞作场是一种新的演出形式,相当于融入综合性戏剧元素的舞蹈剧场,在歌舞艺术的本体之上,融入诗词歌赋的文学性、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戏剧性、音乐舞蹈的综合性。
作品主创团队邀约曹路生担任编剧,何晓彬担任总导演,杜鸣担任编曲,顶级编创阵容为该剧打下扎实基础,70余位一流舞蹈演员使该剧高水准呈现在舞台上。总导演何晓彬说:“此次编排,在舞蹈元素、音乐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意识的编织,是一次尝试,也是一种突破。”观众赵先生在看完演出后格外惊喜,“从去年就关注了北歌的这个戏,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气质独特的元代歌舞,感到很惊艳。”
坚守传统的同时又不忘创新,不仅仅是这一部作品的特点,也是京演集团旗下九家院团共有的风格。在本届演出季其它展演作品中也能看到这一特点,如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曲艺团《“艺”往情深曲艺专场》、北京儿艺的《北京童谣》等作品都是如此。
回顾整个五月演出季,京演集团通过院团“公众开放日”和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使得普通的剧目展演变成一座座桥梁,建立起文艺院团与戏迷、年轻观众和演艺市场的连接,也为文艺院团运营做了很好的尝试。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