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朝阳甜西社区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时间:2019-07-20

没了垃圾桶,生活将会怎样?

半个月前,朝阳甜水西园小区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撤掉了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昨天,记者走进甜西社区,探访“撤桶”之后小区的变化。

34组垃圾桶全部撤出

走进甜水西园,干净、整洁是人们的第一印象。而对于朝阳区城管委主管固体废弃物的副主任兰澎来说,他最关注的则是这里的垃圾桶。下午5时,在社区里左拐右绕,居然没有找到一只垃圾桶。

12栋居民楼,每天近4吨的生活垃圾都去哪儿了呢?

“再过半小时,才到扔垃圾的时间!”说话的是社区书记李颖。7月初,甜水西园社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无桶化”试点,将社区中的34组垃圾桶全部撤掉,仅在每天上午6时30分至9时、下午5时30分至8时两个时段,在社区里设置8处临时垃圾桶站。

果然,没过一会儿,几组分类垃圾桶出现在社区里8个点位,拎着垃圾的居民也三三两两走出了家门。

告别了24小时随处摆放的垃圾桶,社区里有啥新变化?居民们的感受又如何?

“比从前干净了!”居民林桂珍答得干脆,“尤其是夏天,垃圾桶总是社区里最脏最臭、苍蝇最多的地方。撤桶之后,可不就干净多了吗?”

撤桶之前,李颖也曾有担心:在非投放时间,居民会不会图省事儿,楼前屋后随手乱扔?事实证明,因为前期工作扎实贴心、居民的分类意愿强烈,对小区环境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成功撤桶有技巧

垃圾桶摆放了数十年,如今突然撤掉,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半年之前,甜西社区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党建引领最为重要。”李颖说,从党员、楼门长开始动员,再逐户做工作。

撤桶不能“拍脑袋”。过去数月,社区召开了七八次议事会,让居民畅所欲言。收集点应该设在哪儿、哪个时段投放最合适……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要一一讨论。

撤桶的同时,社区设置了两个月的过渡期。眼下,在非投放时间,社区仍然保留了5个临时投放点,还有两辆垃圾巡回收集车移动收集,让错过投放时间的居民还有地方投放垃圾。李颖介绍,两个月之后,居民基本养成定时定点的投放习惯,临时点和移动车将撤销。

“垃圾分类并不难,可不少人一上手有点儿蒙。”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志愿者张建平说,每天的投放垃圾时段,她和几位志愿者都要守在垃圾桶旁,手把手指导。

最常出现的错误是厨余垃圾。“酱油瓶子、卫生纸,它们虽然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但可不是厨余垃圾!”碰到急着上班的年轻人,志愿者常帮助他们分门别类投放,还得嘱咐一句:“这次我帮你,下次请记得在家里分好。”

厨余分拣率达24.5%

打开厨余垃圾桶站的盖子,上下翻捡拨动,兰澎惊喜地发现桶里的垃圾非常“纯”。的确,试点仅半个月,甜西社区的厨余垃圾分拣率就从14.5%提升至24.5%。“朝阳部分街乡是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片区内的厨余垃圾分出率在10%左右。”兰澎说,在业内,超过20%的厨余垃圾分出率十分可喜。

从前,楼前屋后都设置了垃圾桶,居民只要走出楼门就能扔垃圾。如今撤了桶,居民不但要多走几十步,还只能在规定时段投放,似乎带来了些许不便。兰澎说,牺牲一部分生活便利所换得的习惯养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优化,将是属于每个社会个体的福利,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红利”。

“上周,社区组织我们参观了高安屯垃圾处理厂,我才知道朝阳一天要产生那么多垃圾。”一位居民告诉记者,那次参观对他触动极大,哪怕多走几步路,哪怕生活中多了不便,他也愿意认真分好类,降低下一步的处理成本,保护环境。

六里屯街道工委书记谭国忠介绍说,遵循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六里屯街道正在进一步完善四类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今后,垃圾分类将覆盖辖区所有社会单位,由单位“一把手”主抓垃圾分类,在办公区域和食堂厨房区域实行两种管理模式,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相关制度。

  • 上一篇:北京世园会开启“暑期消夏”模式 “夜游世园”渐红火
  • 下一篇:夜北京,这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