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一个多月来,北京市中医系统医疗机构总体平稳有序,改革符合预期,初见成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一个多月来,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双增长”,门急诊和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呈“双下降”趋势。
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双增长”
负责人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改革规范了中医诊疗技术的服务价格,破除了医院追求医用耗材收入的逐利机制,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更注重运用体现劳务价值的中医诊疗技术。
据介绍,北京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日均出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药治疗人次数同比增长70%。总出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医药治疗人次数占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个百分点。
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日均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9.3%。其中,二级医院同比增长11.1%,三级医院增长8.8%;日均出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其中,二级医院同比增长6.4%,三级医院增长3.7%。
除病理检查人次数保持稳定之外,各类检查服务量也有所增长。如日均CT检查人次数同比增长18.7%,日均核磁检查人次数同比增长34.8%。
门急诊和出院患者次均费用呈“双下降”
与此同时,北京市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降低1.7%,其中三级医院同比降低1.8%;出院例均费用同比降低5.8%,三级医院同比降低6.7%。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较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平均水平低16.2元,出院例均费用较全市平均水平低3693.7元,且降幅均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门急诊和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中的卫生材料费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同比降低9.5%,其中,三级医院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同比降低9%。中医类医院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和出院例均卫生材料费均只是全市医院平均水平的50%。中医类医院总卫生材料收入占比仅为8.2%,其中高值耗材收入占总卫生材料收入的比为52.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8个百分点。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日趋完善
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各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按照改革与改善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中医特色的改善医疗服务举措。比如,设置专病或专症门诊,加强中医药急诊急救技术和中药饮片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着力改善中药饮片服务,开展中药饮片煎煮、物流配送等服务,设立代煎剂取药专区,配置冷藏柜对当日未取代煎剂进行冷藏保存,同时积极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煎药取药信息。
各医院还合理调配专家出诊单元,增加下午出诊专家数量,缓解上午就诊患者众多、交通拥堵、人员拥挤的现状;方便患者咨询,及时回应患者诉求,三级中医医院均按要求设置了一站式投诉中心,落实首问、首接负责制,部分医院设立社工部或社工岗为患者提供各类助医支持服务。
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
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中,负责人表示,北京不断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推进“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示范工程”“北京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四大工程的深入开展,引导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将优质服务延伸至乡村、社区,满足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效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
推进医疗服务改善向纵深发展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中医局将推进中医医疗机构落实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在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做到五个统一实现”的要求,即实现100%专家门诊(含特需)上下午出门诊比达到1:1,实现100%复诊患者诊间预约,实现100%自助缴费机运行良好,实现100%的患者通过叫号系统引导到诊室门口候诊,实现100%窗口排队不超过15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