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地下空间应实行管理与经营分离

时间:2019-07-27

昨天下午,市政协调研疏解腾退地下空间科学利用情况。市人防局相关负责人在向委员介绍情况时表示,全市已利用整治腾退后的地下空间1932处,地下空间疏解腾退再利用的社会效益不断凸显。市政协委员建议,应完善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体制,实行管理与经营分离,并修订地下腾退空间再利用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使其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地下腾退空间再利用。

■现场调研

便民仓和便民空间“共生”

西城区槐柏树街11号人防工程的口部房,如今变得时尚,红色的顶部上书写“智能方・便民仓”。而在201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散租住人的人防工程,关停整治时清理居住人员150多人。2018年,智能方(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这处人防工程,为小区居民提供便民仓储和新生活服务。

记者看到,便民仓环境整洁亮堂,时尚的装饰让人仿佛进入一处互联网+空间。仓里是从1平方米到30平方米不等的储物空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便民仓今年春节后正式营业,现在60%左右的便民仓被周边居民租赁。记者跟随政协委员们跨过另一道人防工程的大门,别有洞天,这部分人防工程被分隔成许多新生活服务共享空间,既有涵盖皮具维修、便民理发的社区便民中心,也有共享健身、共享咖啡、共享玩具、共享书吧、邻里驿站、法律咨询中心、兴趣交流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给居民使用,增加了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智能方・便民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半公益性运营,依托便民仓的收入支撑共享空间的运营,目前基本能够实现运营资金的平衡。

随后,委员们还视察了宣武艺园地下人防工程和槐柏树南里4号楼地下空间的腾退再利用。宣武艺园地下人防工程位于宣武艺园东北角,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挂个幕布就放电影,到1992年改造成歌舞厅,1998年之后停用。目前这里被改造成地下停车场,修建了车辆进出通道,可停放200多辆车,极大地缓解了槐柏树街周边单位、居民停车难问题。而槐柏树南里4号楼的地下空间,原来被一家旅社使用,居住人员达到140多人,2016年进行了人员清退,目前负一层改造为广内街道社区消防站,负二层暂时闲置。

■市人防办

1932处腾退后地下空间启用

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治理,北京市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基本上实现了无散租住人情况,目前地下空间散租住人情况处于动态清零状态。

截至目前,全市已利用整治腾退后的地下空间1932处,包括机动车库257处,便民服务141处,办公空间236处,社会公共管理23处,库房285处,文体活动138处,地下空间整治再利用的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地下空间利用方面,北京市一直坚持公益便民使用方向,引导地下空间在社区配套、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文化服务、居民文体活动空间、便民商业网点、仓储等方面开发利用。2018年,仅人防部门就从清理腾退的人防空间中精选了500多处,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公益化利用,改善民生。

■委员建议

空间再利用应管理与经营分离

实地调研后委员们认为,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住宅地下室清理整治成效显著,消除了违规群租居住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对北京市在地下空间疏解腾退方面做出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委员们认为,一方面疏解腾退后也产生了大量闲置空间,另一方面老旧社区公共服务的民生短板问题又十分突出,应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规范,推动腾退地下空间再利用。

市政协委员们认为,地下空间利用确实有先天不足,采光通风差、潮湿,结构墙过密不能停车等。相关政策也对再利用有明确规定,如规划批准的功能不能任意改变,无窗房间不宜用于办公,防火规范限制住宅不能设置与本楼无关的库房,外部居民租用需求受限,人防与非人防的产权使用权存在模糊地带……

委员们建议应修订法律法规,建立地下空间利用依据,可局部修订《北京市人民防空条例》、《北京市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使其适应地下空间开发、管理和再利用。还应完善政策机制,破解管理难题,扩大再利用的范围,制定出台市级层面的腾退地下空间利用政策的统一规定,明确功能用途的允许使用方向和禁限,形成简便适用的审批机制和管理长效机制。

另外,还应完善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体制,实行管理与经营分离,明晰地下空间产权,规范经营管理权责,明确相关政策,给予适当倾斜,保证地下空间再利用过程中合法合规和可持续利用。

委员们还建议,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地下空间环境品质,建立多种投资运营模式,吸引投资,保障后期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颖 )

  • 上一篇:书香浸润“文化三里屯”街区
  • 下一篇:南站本周迎首个暑运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