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垃圾扫码积分兑换物品;设置垃圾中转站,杜绝垃圾露天堆放带来臭味及渗漏;引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使建筑垃圾原地“变废为宝”……记者今天上午从朝阳区了解到,该区已逐渐形成从前端投放、收集、转运,再到末端处理消纳全过程特有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模式。
截至目前,朝阳区引导居民从源头精准分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55个,建设垃圾中转站17个,有效解决了前端垃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同时百余座垃圾楼正在紧锣密鼓的改造中。
小区垃圾分类
废物回收得积分
可换生活日用品
垃圾有序运输至中转站的前提是源头的精准分类,朝阳区不少小区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引导居民从源头精准分类。
今天上午记者在位于高碑店北路的白领家园小区看到,小区全面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方式,不仅投放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还设置了大件垃圾投放点和特殊的“垃圾桶”――堆肥箱,可以把有机垃圾变成活性肥料,免费提供给居民。
而在劲松街道的劲松五区,“绿馨小屋”门前经常能看到社区居民排队参与垃圾分类与兑换活动的热闹景象。劲松五区有居民近1200户,日均产生各类生活垃圾近5吨,自“绿馨小屋”投入使用以来,居民家的厨余垃圾以及易拉罐、废旧报纸等可回收物,都可以拿到这里来,可以办实体卡或下载APP,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截至目前,朝阳区已在19个街乡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涉及居民小区1055个,社会单位约3600个,居民77.4万户、约201万人。
数据显示,1月至5月,朝阳区共分出厨余垃圾近1.94万吨(日均128吨、占全市的21.3%)、规范收运餐厨垃圾5.3万余吨(日均352吨、占全市的 21.2%),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收集量不仅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且在全市占比最大。
建17个中转站
降噪除臭防渗
不产生二次污染
为解决一些小区垃圾因运输路程遥远、交通拥堵等原因得不到及时清运的问题,朝阳区专门建设了17个垃圾中转站。
“垃圾运输到中转站后仅是临时存放,待避开交通早晚高峰及远端垃圾处理厂清运车排队高峰时段,再进行运输,大大提升了清运效率,同时按照压缩、密闭、称重、环保的原则进行管理。”朝阳区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朝阳区建设的17个垃圾中转站不同于普通垃圾楼,每个中转站都有5个垃圾转运箱,每个转运箱容积为25立方米,转运规模为100吨/天。中转站采用半地下模式,噪声、臭气、污水控制在地下,且配备降噪、除臭、防渗等环保设备,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采用气相净化和等离子技术处理异味,通过负压收集,实现杀菌消毒、祛除异味。
280座垃圾楼
自动读取识别
垃圾来源信息
除中转站外,朝阳区在全区范围内还建有垃圾楼280座,承担收集转运任务,目前100余座正在紧锣密鼓改造中,预计明年280座全部升级改造完毕。
记者今天在双井桥东密闭式垃圾楼看到,该垃圾楼已率先升级改造完毕,楼内还设置了高频读卡器,当运送垃圾的车辆进入垃圾楼时,系统会自动读取安装在车辆上的标签信息,识别垃圾来源主体信息,结合垃圾收集箱底部支座上安装的称重传感器,可自动将垃圾重量归入该主体的账户信息中,实现垃圾精确计量和源头可追溯。
据悉,该垃圾楼服务劲松和双井两个街道的11个大型社区、8个公寓大厦和4个商铺单位的垃圾收集、转运任务,平均日清运生活垃圾28吨,厨余垃圾5吨。
大件垃圾处置
分选出木屑金属
可“变废为宝”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还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将最初单一的垃圾填埋场,逐步整合为集填埋、生化、焚烧、废弃物资源化等各种方式于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成了高安屯焚烧发电厂、朝阳清洁焚烧中心、高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高安屯卫生填埋场、废旧物资回收中心等7座垃圾处理设施。
据介绍,针对居民家中的沙发、大衣柜、床垫等大件垃圾处置难题,朝阳区设置了357处大件垃圾收集点,在解决小区大件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的同时,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目前劲松街道、将台乡已分别建设日处理能力10吨的就地处理设备。各街乡还可以与区环卫中心签订有偿服务合同,由区环卫中心成立专业运输队伍,将收集点的大件垃圾运送至循环经济产业园日处理能力达50吨的大件垃圾分选中心,分选出的木屑可制成木炭、活性炭、复合木板,金属可回炉制成汽车配件,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左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