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于立霄)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北京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助力民生改善投入,2008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完成保障房投资7676.7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32.1%。
9月11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披露了以上数据。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足1亿元,1958年突破10亿元,到2018年全市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自1950年以来年均增长17.2%。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北京市投资呈现跨越式发展,197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19.7%。自2012年开始,随着城市建设从快速扩张转入平稳推进,投资增长步伐逐步放缓,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70年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1952年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为24.4%。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1985年至2006年的20年间,投资率均超过50%。
报告指出,2007年起,随着经济发展动力转变,投资率总体回落,2015年起降至四成以下,但投资对经济增长仍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升城市功能,投资着力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至2018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6.4%;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重近三成。经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全市路网建设四通八达。
数据显示,1964年至2018年,北京市公路投资年均增长17.7%。截至201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256公里,是1957年末的19.3倍;道路总里程6203公里,是1949年末的28.9倍。
特别是轨道交通快速推进,投资建设的运营线路由1970年的1条增加到2018年的22条,运营线路长度由11公里增加到637公里。
市内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公共交通运营车辆由1949年末的164辆增加到2018年末的29732辆;运营线路由11条增加到910条;运营线路长度由77公里增加到19881公里;年客运量由0.3亿人次增加到70.4亿人次。
70年来,北京投资助力民生领域,改善民众居住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98年以前,北京实行住房实物分配制度,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较小。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8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住宅累计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年均增长9.6%。居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19.22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3.08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至2018年,北京市累计完成保障房投资7676.7亿元,年均增长32.1%;累计竣工面积6967.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7%。2018年末,全市保障房施工面积5484.9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的42.3%,比2007年末提高32.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展望未来,北京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让投资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