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19日电 (记者 于立霄)“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发布会”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展开研讨。现场还发布了智源学者候选名单。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智源学者候选名单,清华大学研究员张悠慧、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鲁华祥、北京大学蔡一茂教授等10多位科学家名列其中。
作为北京市人工智能新型研究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遴选支持超过300位以上的“智源学者”,其中今年计划遴选100人。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介绍说,今年研究院计划遴选“智源学者”100人,其中重大方向5至7个,青年科学家30至50人。2020年和2021年再分别增加百人。智源学者总体规模保持在300人左右。
黄铁军说:“我们将找到最优秀的人才,给他自由支配的经费,提供最需要的资源,支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特定方向上的重大基础问题研究,或者开展前沿问题的自由探索。”
“智源学者”计划支持四类人才,分别是智源首席科学家、智源研究项目经理、智源研究员、智源青年科学家。未来除直接支持超过300名智源学者外,研究院还将紧密联系超过3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社区,辐射人数超过10万人,汇聚一批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
在发布会上,智源“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陈云霁做了题为“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的主题报告。
陈云霁指出,智能计算系统是智能科学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智能计算系统相关技术尚未成熟,能效问题面临挑战,性能有待提升。智源“智能体系架构与芯片”是探索智能计算系统的学科方向,设置了整机、编程、芯片、方法四个子方向,其中芯片子方向将研究类脑智能芯片、机器学习芯片、可重构智能芯片、时间序列神经网络芯片。
陈云霁表示,该方向的研究目标之一是通用智能处理器IPU,北京学者将联合攻关新一代通用智能处理器。智源正在或即将在中科院大学、北大、北航、北理工等十个高校开设智能计算系统课程,希望在十年培养一万名智能计算系统研究和工程人员。
在发布会上还举行了圆桌论坛,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蔡一茂、清华大学副教授李国齐等围绕“智能体系结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探讨构建高效的智能计算体系结构,探索多种类型的芯片实现。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去年11月,是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推动成立的人工智能新型研究机构。自今年4月起,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数理基础、机器学习、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等方向已支持40位“智源学者”,面向社会公众做了多场前沿研究学术讲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