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2日电 (记者 于立霄)由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简称“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街区更新与社会创新主题论坛”日前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海淀区、朝阳区的责任规划师团队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主持,他表示,在当前存量背景下,城市更新进程方兴未艾,原有城市管理模式和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社会创新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局长陈朝晖认为,城市更新与改造已深入人心,“人民”和“美好”是规划的根本,也是规划的“初心”。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恽爽透露,清华同衡通过实践已探索总结出一套体系化、综合化的街区更新与社会创新的工作方法,希望这套工作方法能广为传播,为推进城市更新学术研究、存量时代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后,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恺彦以“街区规划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为题,对学院路街道街区规划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他指出,学院路街道与清华同衡通过建立街区更新提品质、共治平台凝共识、社区营造促治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已构建地区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系统。
在高端对话环节后,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与陈朝晖、袁牧五位专家分别从街区更新、责任规划师、社会资本、公众参与等方面,深度解读了街区更新与社会创新的进程和内涵。
有专家认为,在街区规划中,规划师应转变思维方式,从以宏观尺度制定普适性的愿景,转变为勾画居民的愿景、社会的愿景、社区的愿景,形成真正有温度、接地气的更新规划。政府也应有效运用公众参与手段,结合多方利益协调成果,制定合理决策。
也有专家认为,只有通过以居民需求为主体、政府进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模式,才能缓解政府压力,提高大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