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未来教育研讨会暨第二届PDC国际教育大会开幕式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未来教育研讨会暨第二届PDC国际教育大会开幕式在京举行,来自英国、芬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尼泊尔以及中国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共话“全球视野下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PDC是英文Project(项目)、Driven(驱动)、Creation(生成)的简写,是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于2016年2月提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本土化的创新型实践育人系统。
在今天举行的论坛上,PDC教育理念的提出者、PDC国际教育联盟发起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介绍,PDC教育以全新的载体――“项目群”作为理念实施的有效载体,涉及孩子成长的六大类,即发现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回归生活及体验社会。通过项目群育人方式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让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生存与生活能力,让教育回归生活,把孩子培养成完整而真实的人。2017年,PDC教育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PDC国际教育联盟,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家的14个教育局、学校以及中国25个省市的100多所学校加入。
马骏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教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PDC教育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本土化的新型的育人模式,实现两个维度的目标:一个是从课堂走向生活,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一个是从学校到社会,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生活。
她强调,未来学校应该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一所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学校,面向PDC国际教育联盟所有成员校开放。“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式学习等方式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他们的理想。并在其中获得学习能力,同伴认可以及更好地走向未来的能力。”
大咖畅谈未来教育变革与发展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技术的创新将为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如何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用到教育上需要进行一些研究工作、进行一些创新工作,从即日起中心将陆陆续续发布一些重大的技术产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按照实验区、实验学校、实验项目三条线把整个未来学校的一些重要理论成果、重要技术创新,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的创新案例,争取在全国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实现,“今年会建立10个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实验区,系统推进未来教育的变革。”
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顾明远认为,教育中应该理性对待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不是搞花架子。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天职没有变,技术代替不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英国幼儿园小学协会主席Christopher John Davies认为,教育在未来会经历更多技术变化,教室门将会改变过去的方法,探索教育的做法并推进新的教学改革。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带给过去在学校教育环境下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这需要每一所学校共同来培养和发现孩子们的潜力。
美国马里兰省女童军首席执行官Violet Mae Apple表示,学生作为终生学习者,并不是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希望帮助孩子们养成来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教育方面的需求,包括围绕批判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此外,来自芬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和尼泊尔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们等围绕“基于全球背景下未来教育的战略发展趋势”“基于科学技术下的教育创新及变革”“基于未来视角的全球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基于国际化背景下未来人才的必备素养及培养方式”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据悉,在为期3天的会议里,中外知名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将围绕全球视野下“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这一议题开展交流,并将走进PDC未来学校和京城10所PDC联盟校,深度感受中国原创教育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