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京城非遗“触网”迎世界游客

时间:2019-10-30

面塑、梅花大鼓、皇城毽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传承人昨天齐聚智化寺,展现京城非遗文化带来的旅游新体验。在过去4个多月时间内,东城区联合Airbnb爱彼迎联手将非遗文化项目打造成为可供用户近距离体验的旅游产品,到北京旅行的各地游客有机会通过线上预约,到店体验非遗文化。

“我3岁时就开始学习面塑了,早些年大家没有太多娱乐项目,手艺人凭一门手艺就能行走一生。”在面塑体验展台前,58岁的彭小平一边展示面塑做法,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作为面人曹第三代传人,他已经坚持做面塑50多年。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非遗项目受到的关注相对少了。一直以来,彭小平主要在工艺品店和旅游景点销售面塑纪念品,他深切感受到年轻人对于面塑这门技艺并没有深入了解的机会。

今年,文旅融合为非遗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大门。“我们把面塑创作变成了一个活动,把古老的技艺放到了全球旅游平台上。”让彭小平意想不到的是,当一个小小的面人工艺品变成了两小时制作体验后,他的工作室变成了面向全球游客的非遗课堂,来自美国、俄罗斯等全球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彭小平的女儿――面人曹第四代传人彭天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让不少外国人第一次认识了面塑。“几个月下来,已经有200多名游客到店体验了,这比直接带走一个面人作品更有意义,这也正是我们这些传承人的心愿。”

一旁的展台前,几名游客正在体验捏泥人。泥人张北京支代表性传承人姚晓静介绍,今年是泥人张首次“触网”,与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连接,几个月来,不少游客到店学习捏泥人。“泥人适合初学,我会教大家基础手法,造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姚晓静说。

踢毽子是老北京人格外喜欢的运动,如今游客也有机会学习用传统的方式制作真正的老北京“堂前燕”毽子。“踢毽子让人身轻如燕,做毽子让人心灵手巧。”堂前燕毽子非遗传承人殷文在展示毽子制作技艺时,还不忘讲解毽子的精神内涵,她说,毽子炮制过程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价值观,它教我们身正心正,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小小毽子蕴藏着极大的智慧。

据了解,在过去4个多月时间内,爱彼迎联手北京东城区、成都市、广州市越秀区、贵州省黔东南州四个城市和地区,为百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体验达人举办了旅游接待技能与文化传播培训,帮助他们完成了非遗体验产品设计优化、影像资料拍摄、旅游技能指导、互联网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将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打造成为可供用户近距离体验的旅游产品。

其中,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甄选了“堂前燕”毽子、都一处烧卖、便宜坊烤鸭、吴裕泰花茶、箜篌、“泥人张”北京支、面塑、宫廷烫蜡、梅花大鼓、蒙镶等十个区域内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非遗项目,培育形成文化内涵丰富、互动性强的非遗旅游新产品,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自9月9日推出首个非遗文化“溯・承”系列活动以来,40个非遗体验项目总营收增长近2.3倍,预订人次增长超过2.6倍。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已经正式上线爱彼迎平台并可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预订。(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马婧)

  • 上一篇:市政协委员为京城夜经济出点子
  • 下一篇:市政协委员沙龙聚焦夜间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