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北京市召开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梅松介绍,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2849.7亿元、增加值3318.4亿元,均为“十二五”期末的1.7倍。“十三五”期间,北京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名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左右。
据介绍,五年来,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规模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韧性持续增强四大特点。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占比达到9.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始终居于全国首位。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2334.5亿元,同比增长2.3%,发展逐步向好。
梅松介绍,五年来,本市文化融合新活力持续释放,“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和户数均超过“十二五”期间的两倍。“十三五”期末,北京上市文化企业占全国三成,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隆福寺、北京坊、798、郎园、首钢等一批城市文化新地标的崛起,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五年来,北京市制定实施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系列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重生,实现华丽转身。
发布会上,梅松还就北京市“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未来五年,本市将着力构建“高精尖”文化产业体系,努力绘就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蓝图。将适时出台促进电竞产业等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造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设计名城、影视高地、演艺中心、音乐城市、网络游戏中心、世界旅游名城、艺术品交易中心、会展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融合创新发展方面,本市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数字文化产业园、中国影都影视数字产业基地、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5G、人工智能、超高清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在线娱乐、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
其他亮点
将推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非遗主题游线路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关宇在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市文旅局将在扩内需,促消费;拓开放,抓入境;优服务,提品质上进行突破。
关宇介绍,“十四五”时期,市文旅局将推出一批体现首善标准、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升级“北京礼物”系列产品,打造有文化味儿的北京“新手信”,构建北京文化旅游商品品牌矩阵。强化文化主题引领,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新线路,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中共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北大红楼和卢沟桥-宛平城三大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片区成为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结合中轴线申遗和首都核心区建设,推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非遗主题游线路等。
优化退税免税业务布局,开拓离境退税即征即退试点业务。加强“双国际机场”消费首站空间建设,在两个国际机场引入自助退税售货终端,探索在大型机场引入公共文化、文化服务和文创产品消费空间,推进机场免税店扩大经营范围。
五年累计发放惠民文化消费补贴1.8亿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五年来在培育文化消费习惯、引领文化消费风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持续推出八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创新推出惠民文化消费劵,五年来累计发放补贴1.8亿元,直接撬动文化消费超过12亿元。
北京市文资中心主任刘绍坚介绍,目前,北京文化消费规模和文化消费指数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311元,同比增长7.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10%,远高于全国3.9%的平均水平。全市文化娱乐消费总规模达到3368亿元,同比增长8.4%,占总消费比重的12.3%。
据悉,市文资中心正在研究制定今年的“电竞北京2021”系列活动的方案,今年还将继续努力发挥惠民文化消费季、文惠券、文化消费品牌榜等作用,紧抓环球影城开业、冬奥会筹办等有利契机,为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对接平台。
13日,北京市召开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梅松介绍,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2849.7亿元、增加值3318.4亿元,均为“十二五”期末的1.7倍。“十三五”期间,北京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名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一半左右。
据介绍,五年来,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规模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韧性持续增强四大特点。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占比达到9.4%,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始终居于全国首位。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2334.5亿元,同比增长2.3%,发展逐步向好。
梅松介绍,五年来,本市文化融合新活力持续释放,“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和户数均超过“十二五”期间的两倍。“十三五”期末,北京上市文化企业占全国三成,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隆福寺、北京坊、798、郎园、首钢等一批城市文化新地标的崛起,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五年来,北京市制定实施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系列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重生,实现华丽转身。
发布会上,梅松还就北京市“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未来五年,本市将着力构建“高精尖”文化产业体系,努力绘就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蓝图。将适时出台促进电竞产业等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造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设计名城、影视高地、演艺中心、音乐城市、网络游戏中心、世界旅游名城、艺术品交易中心、会展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融合创新发展方面,本市将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数字文化产业园、中国影都影视数字产业基地、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5G、人工智能、超高清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在线娱乐、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
其他亮点
将推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非遗主题游线路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关宇在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市文旅局将在扩内需,促消费;拓开放,抓入境;优服务,提品质上进行突破。
关宇介绍,“十四五”时期,市文旅局将推出一批体现首善标准、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升级“北京礼物”系列产品,打造有文化味儿的北京“新手信”,构建北京文化旅游商品品牌矩阵。强化文化主题引领,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新线路,聚焦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中共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北大红楼和卢沟桥-宛平城三大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片区成为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结合中轴线申遗和首都核心区建设,推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非遗主题游线路等。
优化退税免税业务布局,开拓离境退税即征即退试点业务。加强“双国际机场”消费首站空间建设,在两个国际机场引入自助退税售货终端,探索在大型机场引入公共文化、文化服务和文创产品消费空间,推进机场免税店扩大经营范围。
五年累计发放惠民文化消费补贴1.8亿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五年来在培育文化消费习惯、引领文化消费风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持续推出八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创新推出惠民文化消费劵,五年来累计发放补贴1.8亿元,直接撬动文化消费超过12亿元。
北京市文资中心主任刘绍坚介绍,目前,北京文化消费规模和文化消费指数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311元,同比增长7.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10%,远高于全国3.9%的平均水平。全市文化娱乐消费总规模达到3368亿元,同比增长8.4%,占总消费比重的12.3%。
据悉,市文资中心正在研究制定今年的“电竞北京2021”系列活动的方案,今年还将继续努力发挥惠民文化消费季、文惠券、文化消费品牌榜等作用,紧抓环球影城开业、冬奥会筹办等有利契机,为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