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两田一园”每节水1立方米将获奖1元

时间:2021-01-17

在绿富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生产经理王超正在检查作物的灌溉设施 摄影/本报记者 刘畅

北京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系列报道之一:综述篇

2020年,北京已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实现了全计量、全收费。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财政局、市水务局获悉,本市近年来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配套建设微灌、喷灌等田间节水设施、制定农业水价政府指导价等,探索形成了农业用水“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节水新模式。而从今年起,本市首次针对农业用水出台的节水奖励办法——《北京市“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按照办法,年度“两田一园”实际用水量低于农业用水限额指标的节约水量,每1立方米由市级财政给予资金奖励1元。

多项政策文件频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铺开

2014年2月25日和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这是根据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北京农林水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同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量水发展、生态优先、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旨在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菜篮子”保障水平、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和生态建设水平。而这份文件的出台,后来被认定为是北京农业节水新坐标,在这份文件的“指挥棒”下,北京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市有关部门及时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下发了《北京农业高效节水实施方案》,水务部门围绕“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硬约束,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节水新模式,在顺义、房山、通州漷县系统地开展了农业综合节水试点工作,实施工程与农艺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计量收费与节约奖励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探索农业综合节水试点成效。

到了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工作,要求做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者们把新的节水目标锁定在了全市的粮田、菜田、鲜果果园上。于是,2017年6月30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推动“两田一园”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同年,由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规划国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对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做出进一步具体部署,强调了健全完善农业计划用水制度,强化了区政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主体责任。自此,北京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全市各区相继铺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两田一园”高效节水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两田一园办”)成立,开始全力推动粮田、菜田、果园高效节水工作,积极探索农业节水新模式。

新增35万余亩高效节水灌溉地

水利用系数将达0.75以上

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这一节水新模式贯穿始终。

以细定地为例,重新划定农业生产空间,将农业生产面积控制在250万亩左右,其中:粮田80万亩、菜田70万亩、鲜果果园100万亩。“经过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农业用水量‘负增长’的目标已经实现。北京市农业用水量由2013年的7.3亿方下降到2019年的3.69亿方,已实现‘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确定的农业用水量控制在5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相关人员指出。

据了解,在综合改革中,“上设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首先对籽种、蔬菜、果树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不同种植结构采用不同节水设施,“就是要改变之前大水漫灌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灌溉,让其既生长得更好,又能省下水!”

于是,每年将用水指标分解到区、乡镇和村,严格实行灌溉用水限额管理。设施作物每年用水量不超过500立方米/亩,粮田、露地菜田每年用水量不超过200立方米/亩,鲜果果园每年用水量不超过100立方米/亩。“如此标准下,不上节水设施,用水肯定是不够的。”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区首先强力推动灌溉方式由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向微灌、喷灌等用水效率更高的节水灌溉方式转变。在“两田一园”范围内采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发展雨养旱作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防草布、蓄水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引导农户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自“十三五”以来已累计将35万余亩地变成高效节水灌溉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升。由2013年的0.701提高到2019年的0.747,年均增长1.04%。预计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达到0.75以上,也就是说从农业灌溉水源井每提取1方水,75%被用于田间农作物的灌溉。

两田一园农业用水

实现全计量全收费

农用井不交水费,是上世纪50年代为鼓励发展农业定下的老规矩。农业用水综合水价改革最大的转变就在于交纳水费。“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业用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节水。”“两田一园办”相关人员表示。

所谓统收费就是各区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农业水价政府指导价,执行超限额累进加价政策,村集体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具体价格水平,如:顺义区农业用水限额内指导价为0.65元/方—1元/方,超限额加收水资源税;房山区农业用水限额内指导价为0.56元/方—1元/方,超限额1.5元/方,并加收水资源税。“由于农业灌溉骨干工程全部由政府投入,田间节水工程也有政府补助,因此农业水价主要是为了弥补动力费、人工费、日常维修费等部分运营成本。”相关人员解释说。

据了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水量计量,时时监控。在机井管道上安装流量计,采集水量数据,通过远程传输数据到农业节水灌溉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业用水的动态监控和管理。目前,“两田一园”范围内1.7万余眼灌溉机井全部实现装表计量。

节水有奖

首个市级奖励政策出台

所谓“节有奖”,是根据用水户节水工作开展情况及节水数量、考核结果发放节水奖励资金,“实际上,各区都在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机制。”市财政局王林琳介绍说,像最早启动试点的房山,在不超过用水额度的情况下,每少用1立方米清水,农民还能得到1元钱的奖励,相当于政府对剩余的用水额度进行了回购。这样一算,只要节水做得好,农民的灌溉成本并不会增加。

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本市首次针对农业用水出台的节水奖励办法——《北京市“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按照该办法,对有关行政区“两田一园”范围内农业生产实际用水量低于用水限额指标的部分给予资金奖励。奖励标准以区为单位,年度“两田一园”实际用水量低于农业用水限额指标的节约水量,每1立方米由市级财政给予资金奖励1元。

“节水奖励政策的出台,将为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夯实制度基础。同时,可保障农业用水限额指标100%下达到村、按水量收费率达到100%。”市水务局刘祥忠表示。文/本报记者解丽

在绿富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生产经理王超正在检查作物的灌溉设施 摄影/本报记者 刘畅

北京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系列报道之一:综述篇

2020年,北京已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实现了全计量、全收费。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财政局、市水务局获悉,本市近年来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配套建设微灌、喷灌等田间节水设施、制定农业水价政府指导价等,探索形成了农业用水“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节水新模式。而从今年起,本市首次针对农业用水出台的节水奖励办法——《北京市“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按照办法,年度“两田一园”实际用水量低于农业用水限额指标的节约水量,每1立方米由市级财政给予资金奖励1元。

多项政策文件频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铺开

2014年2月25日和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这是根据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北京农林水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同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量水发展、生态优先、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旨在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菜篮子”保障水平、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和生态建设水平。而这份文件的出台,后来被认定为是北京农业节水新坐标,在这份文件的“指挥棒”下,北京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市有关部门及时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下发了《北京农业高效节水实施方案》,水务部门围绕“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硬约束,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节水新模式,在顺义、房山、通州漷县系统地开展了农业综合节水试点工作,实施工程与农艺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计量收费与节约奖励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探索农业综合节水试点成效。

到了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工作,要求做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者们把新的节水目标锁定在了全市的粮田、菜田、鲜果果园上。于是,2017年6月30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推动“两田一园”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同年,由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规划国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对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做出进一步具体部署,强调了健全完善农业计划用水制度,强化了区政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主体责任。自此,北京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全市各区相继铺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两田一园”高效节水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两田一园办”)成立,开始全力推动粮田、菜田、果园高效节水工作,积极探索农业节水新模式。

新增35万余亩高效节水灌溉地

水利用系数将达0.75以上

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这一节水新模式贯穿始终。

以细定地为例,重新划定农业生产空间,将农业生产面积控制在250万亩左右,其中:粮田80万亩、菜田70万亩、鲜果果园100万亩。“经过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农业用水量‘负增长’的目标已经实现。北京市农业用水量由2013年的7.3亿方下降到2019年的3.69亿方,已实现‘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确定的农业用水量控制在5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相关人员指出。

据了解,在综合改革中,“上设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首先对籽种、蔬菜、果树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不同种植结构采用不同节水设施,“就是要改变之前大水漫灌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灌溉,让其既生长得更好,又能省下水!”

于是,每年将用水指标分解到区、乡镇和村,严格实行灌溉用水限额管理。设施作物每年用水量不超过500立方米/亩,粮田、露地菜田每年用水量不超过200立方米/亩,鲜果果园每年用水量不超过100立方米/亩。“如此标准下,不上节水设施,用水肯定是不够的。”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各区首先强力推动灌溉方式由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向微灌、喷灌等用水效率更高的节水灌溉方式转变。在“两田一园”范围内采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发展雨养旱作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防草布、蓄水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引导农户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自“十三五”以来已累计将35万余亩地变成高效节水灌溉地。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升。由2013年的0.701提高到2019年的0.747,年均增长1.04%。预计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达到0.75以上,也就是说从农业灌溉水源井每提取1方水,75%被用于田间农作物的灌溉。

两田一园农业用水

实现全计量全收费

农用井不交水费,是上世纪50年代为鼓励发展农业定下的老规矩。农业用水综合水价改革最大的转变就在于交纳水费。“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农业用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节水。”“两田一园办”相关人员表示。

所谓统收费就是各区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农业水价政府指导价,执行超限额累进加价政策,村集体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具体价格水平,如:顺义区农业用水限额内指导价为0.65元/方—1元/方,超限额加收水资源税;房山区农业用水限额内指导价为0.56元/方—1元/方,超限额1.5元/方,并加收水资源税。“由于农业灌溉骨干工程全部由政府投入,田间节水工程也有政府补助,因此农业水价主要是为了弥补动力费、人工费、日常维修费等部分运营成本。”相关人员解释说。

据了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水量计量,时时监控。在机井管道上安装流量计,采集水量数据,通过远程传输数据到农业节水灌溉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业用水的动态监控和管理。目前,“两田一园”范围内1.7万余眼灌溉机井全部实现装表计量。

节水有奖

首个市级奖励政策出台

所谓“节有奖”,是根据用水户节水工作开展情况及节水数量、考核结果发放节水奖励资金,“实际上,各区都在因地制宜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机制。”市财政局王林琳介绍说,像最早启动试点的房山,在不超过用水额度的情况下,每少用1立方米清水,农民还能得到1元钱的奖励,相当于政府对剩余的用水额度进行了回购。这样一算,只要节水做得好,农民的灌溉成本并不会增加。

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起,本市首次针对农业用水出台的节水奖励办法——《北京市“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按照该办法,对有关行政区“两田一园”范围内农业生产实际用水量低于用水限额指标的部分给予资金奖励。奖励标准以区为单位,年度“两田一园”实际用水量低于农业用水限额指标的节约水量,每1立方米由市级财政给予资金奖励1元。

“节水奖励政策的出台,将为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夯实制度基础。同时,可保障农业用水限额指标100%下达到村、按水量收费率达到100%。”市水务局刘祥忠表示。文/本报记者解丽

  • 上一篇:北京冬奥村预计今年6月竣工 13处冬奥场馆建设持续推进
  • 下一篇:龙潭中湖公园7月前开园 摩天轮春节后完成整体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