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常洪霞:开公交的幸福

时间:2021-01-17

北京公交1路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上的一条公交线路,贯通北京城区东西,市民亲切地称它为“大1路”。女驾驶员常洪霞,已经成为大1路上的一张“公交名片”。

清晨4点多,老山公交场站,常洪霞在为出车做准备,量体温、消毒、开窗……这都是疫情发生以来她的常规出车程序。她从车辆前方的储存箱里取出两瓶为乘客准备的免洗洗手液,分别放置在前后门提前准备好的小筐里,上面贴着写有“按一下,消消毒,您安心下车”的纸条。

在常洪霞驾驶的全国青年文明号上,这样的服务细节还有很多。前车门附近一个“暖心箱”里面,满满当当装了20多种物品,包括疫情期间为乘客准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电子体温计、湿纸巾、干纸巾,还有充电宝、小糖块、纸笔、塑料袋等。细节决定成败。常洪霞说,大1路是长安街上一道亮丽风景线,是北京公交的品牌线路,在服务质量上更要走在前头。

“各位乘客,前方到站是天安门东站,要前往天安门广场游览的乘客请在下一站下车。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这样“导游式讲解”的报站方式,是大1路独有的特色。

整齐的盘发,利落的制服,一双一笑就弯成月牙的眼睛。在同事眼中,常洪霞不仅颜值高,驾驶技术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其实常洪霞身材娇小,刚接触公交车时并不顺利,刹车和油门配合不好,把方向盘也觉得很吃力。师傅传授给她“半盆水”训练法,从此她每天工作之余,都在家中端着半盆水,右脚悬空,模拟真实的驾驶操作。“训练很枯燥,但是增长了肌肉记忆,也磨炼性子,让我拥有更加沉着冷静的驾驶心态,非常快地提升了驾驶技能。”为了练平稳驾驶,她每天开车前都在驾驶舱放上一杯水,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一天下来,杯子里的水几乎都不洒。

十年前,在职业技能大客车专业比赛上,常洪霞从8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女选手,从一名中级驾驶员直接晋升为高级驾驶员。

2014年7月,常洪霞调到了向往已久的1路车队,但没想到“老司机”还是遇到了新问题。1路的发车班次非常密集,刚开始,常洪霞开的车后面总是压着两三辆车。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专门去坐老师傅开的车,拿着本子把每站的进站停车位置都记下来,等到休息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模拟驾驶。

沿线27公里,大小55个路口,28个红绿灯,哪段路上的井盖多、哪个路口的行人和车辆多……这些常洪霞都烂熟于心。每到这些路段,她都会提前采取措施,不会让乘客有任何颠簸感。

“常姐,我怎么才能把车开快?”常洪霞的徒弟问道。“你这个问题问错了,你应该问怎么才能把车开稳、开得安全,这才是一个新驾驶员最需要完成的任务。”常洪霞耐心地告诉徒弟,开快车谁都会,但是把车开稳是需要技术的。

2019年,常洪霞创立“洪霞创新工作室”,研发出防冻液加注机、过滤水再利用装置、公交车玻璃封窗器等7项成果,完成导游式服务等10余项课题,累计为企业节省开支300余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洪霞还留意到,车队消毒人员使用的喷壶容量小,而肩背式消毒桶装满消毒液后重达30斤,于是她和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试验,将家用洗车器跟拉杆购物车相结合,研制出了一款“移动式消毒车”,节省了体力也提升了消毒效率。2020年11月,常洪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开着帅气的公交车行驶在首都宽阔的马路上,是常洪霞儿时就有的梦想。“看着乘客满意的微笑,或者对我说的一句‘谢谢’,还有通过车窗看到城市的变化,这可能是作为公交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

北京公交1路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上的一条公交线路,贯通北京城区东西,市民亲切地称它为“大1路”。女驾驶员常洪霞,已经成为大1路上的一张“公交名片”。

清晨4点多,老山公交场站,常洪霞在为出车做准备,量体温、消毒、开窗……这都是疫情发生以来她的常规出车程序。她从车辆前方的储存箱里取出两瓶为乘客准备的免洗洗手液,分别放置在前后门提前准备好的小筐里,上面贴着写有“按一下,消消毒,您安心下车”的纸条。

在常洪霞驾驶的全国青年文明号上,这样的服务细节还有很多。前车门附近一个“暖心箱”里面,满满当当装了20多种物品,包括疫情期间为乘客准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电子体温计、湿纸巾、干纸巾,还有充电宝、小糖块、纸笔、塑料袋等。细节决定成败。常洪霞说,大1路是长安街上一道亮丽风景线,是北京公交的品牌线路,在服务质量上更要走在前头。

“各位乘客,前方到站是天安门东站,要前往天安门广场游览的乘客请在下一站下车。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这样“导游式讲解”的报站方式,是大1路独有的特色。

整齐的盘发,利落的制服,一双一笑就弯成月牙的眼睛。在同事眼中,常洪霞不仅颜值高,驾驶技术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其实常洪霞身材娇小,刚接触公交车时并不顺利,刹车和油门配合不好,把方向盘也觉得很吃力。师傅传授给她“半盆水”训练法,从此她每天工作之余,都在家中端着半盆水,右脚悬空,模拟真实的驾驶操作。“训练很枯燥,但是增长了肌肉记忆,也磨炼性子,让我拥有更加沉着冷静的驾驶心态,非常快地提升了驾驶技能。”为了练平稳驾驶,她每天开车前都在驾驶舱放上一杯水,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一天下来,杯子里的水几乎都不洒。

十年前,在职业技能大客车专业比赛上,常洪霞从8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前十名中唯一的女选手,从一名中级驾驶员直接晋升为高级驾驶员。

2014年7月,常洪霞调到了向往已久的1路车队,但没想到“老司机”还是遇到了新问题。1路的发车班次非常密集,刚开始,常洪霞开的车后面总是压着两三辆车。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专门去坐老师傅开的车,拿着本子把每站的进站停车位置都记下来,等到休息的时候就在脑子里模拟驾驶。

沿线27公里,大小55个路口,28个红绿灯,哪段路上的井盖多、哪个路口的行人和车辆多……这些常洪霞都烂熟于心。每到这些路段,她都会提前采取措施,不会让乘客有任何颠簸感。

“常姐,我怎么才能把车开快?”常洪霞的徒弟问道。“你这个问题问错了,你应该问怎么才能把车开稳、开得安全,这才是一个新驾驶员最需要完成的任务。”常洪霞耐心地告诉徒弟,开快车谁都会,但是把车开稳是需要技术的。

2019年,常洪霞创立“洪霞创新工作室”,研发出防冻液加注机、过滤水再利用装置、公交车玻璃封窗器等7项成果,完成导游式服务等10余项课题,累计为企业节省开支300余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洪霞还留意到,车队消毒人员使用的喷壶容量小,而肩背式消毒桶装满消毒液后重达30斤,于是她和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试验,将家用洗车器跟拉杆购物车相结合,研制出了一款“移动式消毒车”,节省了体力也提升了消毒效率。2020年11月,常洪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开着帅气的公交车行驶在首都宽阔的马路上,是常洪霞儿时就有的梦想。“看着乘客满意的微笑,或者对我说的一句‘谢谢’,还有通过车窗看到城市的变化,这可能是作为公交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

  • 上一篇:北京市教育经费超六成用于教师工资
  • 下一篇:北京平谷建畜禽种质基地打造“农业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