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也称高安屯二期)23日对媒体开放,该中心将于7月试运行,每日处理生活垃圾将达1800吨。北京市官员称,随着一批垃圾处理设施陆续投运,北京生活垃圾处理完成了由传统填埋方式向资源化处理方式的转变。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仍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据测算,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总库容仅剩下大约1200万立方米,仅相当于一座大型填埋场的容量。
为此,北京正在加紧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曾于2013年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3年实施方案,到2015年底,44项建设任务已经完成16项,鲁家山焚烧厂已经投入运行,高安屯二期、大工村、南宫等焚烧厂建设完成,将于今年投入运行。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废处副处长张跃升介绍说,这些新建的垃圾处理厂投运后,新增生活垃圾每日处理能力将达5350吨,焚烧、生化等处理能力将达每日1.52万吨,资源化方式处理比例接近70%。
位于东五环外的高安屯二期为北京第二大垃圾焚烧厂。该焚烧中心项目总工程师陈辉介绍说,目前2台垃圾焚烧炉试运行,第三台将于7月底前启动,届时可实现发电2.26亿度。
23日记者走进高安屯垃圾焚烧厂看到,焚烧车间在一栋现代化的白色高楼内,垃圾的每个处理环节都是封闭式的现代化操作,在主控层的中央控制室内,监控屏上显示着垃圾坑的状态,监视着卸调平台车辆的运行情况。
位于大楼5层的垃圾仓控制室,在一个深80米、宽30米的垃圾坑旁,一名工人正隔着透明玻璃墙用机械爪抓取垃圾后投入焚烧炉内。这名工人介绍说:“这一爪子下去,至少可以抓起8吨垃圾。”
至于民众担心的垃圾焚烧后产生二恶英气体,会否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陈辉称,该中心配套建设全市首个烟气再循环系统,可通过控制炉膛温度、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以及对烟气进行处理,排放出的二恶英浓度达到了欧盟标准,即每立方米烟气二恶英含量小于0.1纳克。
“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力推昌平、顺义、密云、怀柔、通州等焚烧处理建设项目。到“十三五”末,每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资源化处理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