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在城市副中心绿化工地上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树坑里插着白色管道,口径从5厘米到10厘米不等,多的一个树坑里插了4个。树坑里为何要插管子?技术人员解释,这是今年苗木栽植的新措施,目的是让土壤大口呼吸,减少雨季的积水。
这片正在建设的绿地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对面。这几天,大规格的油松苗木正在陆续栽植。“油松怕涝,雨季积水对它们生长特别不利。”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丁洪兴介绍,为了能及时排涝,每个种植油松的树坑下都垫了四五十厘米厚的砾石层和沙土层,另外还插了1个到4个不等的“呼吸”管道。
这些管道,有的是PVC材质,上面钻满小孔;有的是用塑料线绳编织而成,周身布满空隙,外面包裹无纺布;有的就是一根长长的PVC管,直接插到树坑里。形态不一,但功能差不多,就是让土壤大口呼吸,增加透气性。雨季来临时,这些透气管道可以加速土壤的水分蒸发,减少树坑积水。
丁洪兴介绍,这片在建绿地总面积33.2公顷,大小乔木预计会栽植5200棵。和油松一样,绝大多数大规格苗木,都会配备透气管道。有的还会给树苗根部包裹用塑料布和铁丝做成的软管,增加根部的透气性。
不止是“呼吸”管道,这片绿地施工现场还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平常种树,都会在填好的树坑外头做一个围堰,方便浇水;可在这里的“千年守望林”,从拆迁村移植来的大树,统统都是双层围堰,即以树苗为中心,组成同心圆或者回字形,两个围堰分别浇水,为根系补给充足的水分。
另外,种树的土里掺杂着类似于黑芝麻粉的草炭土和基质,为的是增加土壤肥力;修剪枝条后,工人会立马在断面上敷伤口愈合剂,减少病菌入侵;剪下来的枝条也不外运,就地粉碎,回填到树坑里……
“这些措施谈不上有多高的科技含量,但贵在用心,对于今后树木保活有着重要意义。”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绿化工程也是本市的绿化示范工程,上述技术措施今后将在全市的绿地建设工程中推广。(来源:北京日报记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