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尽管那段难忘的云南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两年了,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四中教师、南开大学2013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毕业生张悦,仍称那里的孩子为“我的学生”,回忆起与孩子们的过往,她一次次地热泪盈眶。“我希望能继续深造,‘武装’好自己,竭尽自己所能,为新合村、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孩子们,等着我。”张悦坚定地说。
事情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本打算出国留学的张悦,偶然间接触到一个支教项目。“最终打动我的是他们的宣传视频,一个镜头是孩子们坐在空荡荡的教室中,拿着书、看着黑板,眼神空洞,另一个镜头是一封孩子写的信,‘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老师,您能陪我过一个周末么?’这一幕幕震撼我,让我感受到孩子们迫切的需求,我决心为他们做点事情。”就这样,张悦收拾行囊,辗转了55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中学新合分校,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泥石流、地震、塌方,张悦体验了个遍;这里生活环境艰苦,没有自来水、旱厕里爬满虫子、教学楼经常停电;这里教学条件有限,全校500多个学生挤在一栋3层小楼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但就是这样,张悦不仅把所教科目的学生成绩由全县倒数提到全县前5名,还为孩子们建立了图书馆,为孩子们组织了夏令营,联系社会机构帮孩子们免费配眼镜,更重要的是,她的到来,让这些大山的孩子了解外面世界有多么精彩,她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孩子们都爱张悦,亲切地叫她姐姐,知道她要来家访,提前几个小时在村门口等她,只怕她找不到路。因为张老师,曾经贪玩的孩子爱上了学习,曾经没有自信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专长……村里人都说,张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都快乐起来了。
“教学、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困难,最让我痛心的是孩子退学。”张悦告诉记者,在新合村,7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一些孩子由于过于思念父母,放弃读书,与父母一起外出打工。“如果当地能够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教育环境也将随之优化,这也是我从山里出来的原因。无论是学习新的教育模式,还是寻找经济发展的契机,我都希望能够在外面找到答案,努力从‘根’上改变那里。”张悦坦诚地说。
采访期间,张悦数次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新合村孩子的照片,这些照片还被做成照片墙,挂在张悦的家中。“这个同学现在县一中”,“这个同学学习好,在市一中”,“这个同学特别聪明”……谈起自己的学生,她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笑容。离开后的两年里,张悦曾两次回到新合村,为在那里支教的老师们进行了长达40天的培训。
现在,她仍然与不少学生保持联系,还资助了一位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其实,比起物质帮扶,他们更需要精神抚慰,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心事,需要有人帮他们解答疑惑,所以我每天都会抽出1个小时左右,给他们打电话,或是聊聊QQ,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挂念他们。”张悦笑着说。
再过几个月,张悦将前往欧洲深造,与4年前不同的是,她选择的专业已由原来的社会学变为教育学。“育人就是育己,我在帮助学生们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我要以我所学回报社会。”张悦表示。(“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